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百天祭日,又称“百日祭”或“百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通常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一百天举行,旨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并表达对逝者灵魂不灭、精神永存的信仰。 时间: 百天祭日是从逝者去世当天开始计算,到第一百天举行,不能提前或延后。 意义: 送别逝者灵魂:在老一辈的观念里,人去世后灵魂不会马上离开阳间,而是在阳间多留一阵子,到了一百天才算正式去另一个世界。这一天家人通过祭祀,希望逝者能安心前往另一个世界,祈祷他们在那边过得安稳。 表达思念:是活着的家人表达对逝者思念和敬意的方式,让生者有机会在特定的仪式中抒发内心的悲痛。 心理慰藉:对生者来说,这是一个从悲伤中慢慢走出的机会,标志着对逝者的思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习俗: 准备祭品:通常包括酒、肉、馒头、水果等食物,以及纸钱、香烛等。酒和肉希望逝者在那边能吃饱喝足,纸钱是给逝者在阴间花的,香烛用于与逝者灵魂沟通。 祭祀过程:一般在上午10点到11点左右,家人带着祭品前往坟地或祠堂。先点上香烛,烧纸钱,摆放供品,儿女们带头祭拜,有时还会烧纸衣服、纸鞋子等。 仪式时间:部分地区讲究在太阳快出来时前往坟头,且不能超过中午十二点,认为此时天亮人气重,能把家里的话带给逝者。 其他习俗:南方有些地方会放鞭炮,北方主要是烧纸、烧香、摆放供品、磕头、献花等。 参与人员: 主要是逝者的直系亲属,如儿子、女儿、儿媳、女婿等,孙子孙女也会参与,其他亲戚如侄子侄女等有时也会来,但不是必须的,人数一般在十来个人左右。 不同地区的具体做法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都是为了送别逝者、表达思念和敬意。 #每日分享 #民间习俗 #原创视频 #非遗文化传承 #习俗风俗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