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的读数 一、等高线的基础概念 1. 核心定义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值(同一幅图中等高距固定,如 100 米、200 米,需先在图中找标注)。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2. 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完全相同(如一条标注 “500 米” 的等高线,线上每一点海拔都是 500 米)。 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闭合曲线(若图幅有限,可能在图边缘断开);除了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其他地方等高线永不相交。 疏密反映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类比:楼梯台阶密,爬起来陡;台阶疏,爬起来缓)。 凸向反映高低: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为山谷;向海拔低的方向凸,为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高频考点)。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核心判读(地形部位) 通过等高线的形态差异,可判断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5 种基本地形部位,是考试核心,需结合 “形态 + 特征” 记忆 三、易错点与解题技巧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记混:可画简易图辅助 —— 画一条凸向高值的曲线,中间标注 “谷”;画一条凸向低值的曲线,中间标注 “脊”,对比记忆。 等高距混淆:同一幅图等高距固定,若图中未直接标注,可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计算(如相邻等高线为 300 米、500 米,等高距为 200 米)。 方向判断:结合 “指向标” 或 “经纬网” 判断(无指向标、无经纬网时,默认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避免只看等高线形态忽略方向。 #小靳老师 #初中地理 #地理知识 #小升初 #开学考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等高距原来这么简单!三分钟看懂地理考试必考点!💯 “同学!是不是每次看到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就头大?等高距到底是啥?考试总考但总记不住?别慌!今天靳老师用三步法,保证你过目不忘!” 第一步:等高距是啥? (动画演示:一张地形图上标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高度差) 🌏 核心概念: “等高距就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度差!比如:这座山每两条线之间相差100米,那等高距就是100米!” 速记口诀:✨ “等高线,排排站,垂直高度差,就叫等高距!” 第二步:等高距怎么用?看山不是山! (画面切换:同一张地形图,等高距不同带来的坡度变化) 📚 案例分析: 等高距大 = 等高线稀疏 = 坡度缓(适合爬山⛰) 等高距小 = 等高线密集 = 坡度陡(小心滑倒!⚠) 靳老师举个栗子🌰: “小明想选一条路上山,如果他想轻松点,就该挑等高线稀疏的路!懂了吗?” 第三步:考试必杀题!破解真题陷阱 🔥 真题陷阱提醒: “题目说‘等高距50米’,但图上标的是200米和250米两条线,那这座山的相对高度可不是50米哦!你算对了吗?”(答案:相对高度=最高-最低=250-200=50米,刚好等于等高距,所以正确!) “评论区告诉我——如果这座山最高点海拔是275米,等高距50米,图中会有几条等高线?🙋‍♂”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8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9: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