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8: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9
00:00 / 07: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多年以后,兄弟俩从老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和“道”的概念,自成一家,这就是理学的雏形。理学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规范。周敦颐说它叫“无极”,二程说它叫“天理”。而“天理”的敌人则是“人欲”(不合理、不正当的行为和欲望)。每个人的一生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这个“天理”,祛除“人欲”。归根结底,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虽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欲望,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如何“存天理灭人欲”,程颢和程颐的方法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