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姐1周前
中医理论中“脾、肺、肾”三脏的“虚证”。“虚”指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状态。脾、肺、肾三脏功能#中医 #知识科普 脾虚(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是人体能量的来源。脾虚主要影响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 · 食欲不振,腹胀(饭后加重) · 大便稀溏(不成形)或便秘(无力推动) · 身体困重,四肢乏力,神疲懒言 · 面色萎黄(气血不足) 1. 脾气虚: · 症状: 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2. 脾阳虚: · 症状: 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现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口中泛清水,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女性带下清稀。 3. 脾不统血: · 症状: 在脾气虚见症的基础上,出现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或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 肺虚(华盖之脏,主气司呼吸) 肺主呼吸,主管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虚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卫外功能 · 咳嗽、气短、气喘(活动后加重) · 声音低怯、懒言 · 容易感冒 1. 肺气虚: · 症状: 咳喘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低懒言,神疲体倦。面色淡白,畏风自汗。 2. 肺阴虚: · 症状: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 肾虚(先天之本,藏精主水)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虚影响广泛,多与衰老、生殖、骨骼 · 腰膝酸软或疼痛(“腰为肾之府”) · 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 · 性功能减退,生育能力下降 1. 肾阳虚(命门火衰): · 症状: 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尤其下肢),面色晄白或黧黑。精神萎靡,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小便清长,夜尿多,或大便久泄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 2. 肾阴虚(真阴亏虚): · 症状: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咽干口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4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00:00 / 1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冠朵3周前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 #岐黄之术 #脏腑相表里 #脏腑五行阴阳相生克 最后心神的重要性,是生命的主宰,是养生和治疗的核心 1. 六脏(属阴,储藏精气) · 心、肺、脾、肝、肾 - 这是核心的“五脏”。多一个心包变成六脏 · 心包(又名“心包络”)- 它是心的外卫,保护心脏,代心受邪。在您之前看的《灵兰秘典论》中,“膻中者,臣使之官”指的就是心包的功能。 2. 六腑(属阳,传导和消化水谷)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其中,三焦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涵盖了胸腹腔,是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总结列表:对应着相表里 六脏(阴) 六腑(阳)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心包 三焦 二、“相表里”是什么意思? “相表里”也叫做 “脏腑相合” ,是描述脏与腑之间特殊的一对一的紧密配对关系。 表(腑):腑为阳,像房子的外部,与外界相通(如胃、肠、胆),主要功能是传化物(传导、消化食物和糟粕),所以性质是开放、通达的。 里(脏):脏为阴,像房子的内部,是封闭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储存生命的核心物质),所以性质是内守、充实的。 “相表里”就是指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通过经络相互连通,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功能单元。 三、他们是什么关系?(具体配对与关系解读) 每一对“表里关系”都有其具体的生理和病理内涵: 1. 心与小肠相表里 · 生理:心火下温于小肠,帮助小肠完成“受盛”和“化物”的功能(消化吸收)。小肠的功能正常,也有助于心火的清宁。 · 病理:心火亢盛时,会下移到小肠,导致小便短赤、灼热、疼痛(中医称“心移热于小肠”)。反之,小肠有热,也可上炎于心,导致心烦、口舌生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 · 生理:肺主宣发肃降,能推动大肠的传导功能,帮助大便排出。大肠传导通畅,则肺气得以肃降,呼吸平稳。 · 病理:肺气壅塞(如咳嗽、哮喘),可导致大肠气滞,引起便秘(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反之,大便秘结,浊气上攻,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咳喘。 3. 脾与胃相表里 · 生理:这是最经典的一对。 · 脾主升清:将消化后的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心肺。 · 胃主降浊:将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传导给小肠。 ·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本草求真 上编 卷七·食物-简介 食物虽为养人之具。然亦于人脏腑有宜不宜。盖物有寒有热。犹人脏腑有陰有陽。脏陽而不得平性寒之物以为之协。则脏其益陽矣。脏陰而不得乎性热之物以为之济。则脏其益陰矣。脏有陰陽兼见之症。而不得乎不寒不热之物以为调剂。则脏其益互杂而不平矣。昔孔子观颐之象。而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则知食即于身有裨。而亦有乎当节之理以为之寓。矧于食物之中。尚有宜此宜彼之别。而可不为之考究于其中者乎?奈人惟知以口是甘。以腹是果。而不计乎食之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此食物所以见论于方书而与药物而并传也。惟是食物之种。不下数百。姑节日用常食之物以为辨别。如谷食之有面曲蚕豆豆油酒醋。是谷之至温者也。若至芦稷稻米粳米陈仓米黑豆黄豆白豆豌豆豇豆胡麻。则稍平矣。又至粟米黍稷荞麦绿豆豆腐豆豉豆酱。则性最寒而不温矣。此谷食之有分其寒热也。又如瓜菜之有姜蒜葱韭芹菜胡荽茼蒿白芥胡萝 。是性之温而不寒者也。若至山药蕹菜匏瓠南瓜。岂得谓之不平乎?又至菘菜苋菜油菜菠 苦菜 菜白苣莴苣胡瓜苦瓜越瓜甜瓜丝瓜冬瓜西瓜酱瓜诸笋芋子茄子。岂得谓之不寒乎?此瓜菜又有分其寒热也。至于果品。则如龙眼荔枝大枣饴糖沙糖白糖莲肉葡萄蜂蜜胡桃肉杨梅木瓜橄榄青桃李子栗子。是为至温之性矣。榧实黄精枇杷青梅花生。是为至平之性矣。梨子菱角莲藕橘瓤乌芋百合甘蔗白果柿干柿霜。是为至寒之性矣。但生李性温。则多生痰而助湿。生桃性燥。则多助热而助毒。此果品之有分其寒热也。若在木类石类。则性之温而热者。无若川椒胡椒。性之平者。无若香蕈。性之寒者。无若木耳蘑菇食盐茶叶。是木类石类之有分其寒热也。以物禽兽论之。如鸡肉鸭肉山雉鹧鸪犬肉羊肉牛肉鹿肉鹿筋猫肉。是至温矣。鸽肉燕窝斑鸠雁肉鹅肉凫肉竹鸡猪肉。是至平矣。兔肉麋肉麋筋。是至寒矣。但山雉鸡肉鹧鸪。性虽温而不免有发风之害。猪肉性即平。而不免有多食动痰之虞。此禽兽之有分其寒热也。他如鱼鳖龟介虫类。其在鲫鱼鲢鱼鲥鱼鲩鱼 鱼鲦鱼海虾鳝鱼。是皆温之属也。鲤鱼鳜鱼白鱼青鱼鲨鱼鲛鱼鲍鱼鳅鱼纸鱼乌贼鱼蛏肉。是皆平之属也。鳢鱼鳗鲡石斑鱼海蛇田蛙螃蟹鳖肉龟肉田螺蛤蜊肉。是皆寒之属也。但虾鳝性燥。则不免有动风助火之变。石斑鳖蟹。性寒有毒。则不免有动气破血之虑。此鱼鳖龟介虫之有分其寒热也。...... #本草求真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