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思考未来无异于杀死现在的自己,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你在脑海中上演的千般苦难不过是未曾发生的臆想,你以为的深思熟虑不过是用虚妄透支当下。《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 过度担忧未来恰是背离了这份虚静,未来的影子还未成型,便已在心中填满了焦虑,脚下的路尚未迈开,精力早已在空想中耗尽,所谓的困顿都是自己用念头编织的牢笼,困住了此刻的生机,也阻塞了前行的可能。 真正的清醒从不是在脑中预演千万种可能,而是在每一个当下里守住本心,能救你的从不是对未来的焦虑,而是对当下的笃定,能让你自在的从不是他人的目光,而是与自己的和解。 你对未来的恐惧,不是因为前路充满风险,而是你把未知当成了威胁,你对未来的焦虑,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你把恐惧当成了退缩的理由,你对未来的胆怯,本质上是你不愿走出舒适区,也未曾相信自己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世人总爱做“未雨绸缪”的幻梦,却不知多数时候都是“杞人忧天”的内耗。你怕前路坎坷,便在脑中反复推演跌倒的狼狈,你怕他人非议,便在心里预设无数指责的言语,你怕努力落空,便在行动前堆砌层层退缩的理由,你可曾想过,当你在脑海中与假想的困难厮杀时,机遇正随着空想慢慢流失,当你在心中因未发生的事愁眉不展时,当下的美好已悄然离去。 能为你驱散焦虑与恐惧的从不是对未来的预判,而是对当下的掌控,能让你勇敢前行的从不是外界的扶持,而是内心的坚定,别再让虚妄的念头困住你的脚步,别再让想象的苦难消耗你的力量,你本就拥有破局的勇气,只是被焦虑蒙住了双眼,你本就具备前行的能力,只是被空想耗尽了心力,从此刻起,放下对未来的过度思虑,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件事,摆脱对风险的无端恐惧,相信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焦虑自会消散,当你用行动替代空想,勇气自会生长。#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传承经典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曾国藩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说这句话的源头,孟子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第一集) 阅读理解: 曾国藩一生奉行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源自《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是孟子提出的核心修身准则,核心是“遇到问题不向外指责、抱怨,而是主动从自身找原因”,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心性,最终达成目标。从待人、治事到处世,每一句都指向“向内归因”,是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经典表达。 逐句解析:行为-结果-反思的对应逻辑 孟子用三个具体场景,清晰拆解“反求诸己”的应用,每一句都遵循“付出未得预期结果→反思自身不足”的逻辑: 一、“爱人不亲,反其仁” 若你主动关爱别人,却没得到对方的亲近与回应,不要先抱怨“对方冷漠”,而要反思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真诚、到位——比如是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关心,没真正体察对方需求?是不是关爱中带着“期待回报”的功利心,让对方感到压力?核心是从“自己的仁爱纯度、方式”找问题,而非苛责他人。 二、“治人不治,反其智” 若你管理、带领他人(如为官治民、带队做事),却没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如百姓不服、团队涣散),不要先指责“下属无能”“百姓难管”,而要反思自己的“智慧”是否足够——比如治理策略是不是脱离实际,没考虑他人处境?管理方式是不是过于强硬或宽松,没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核心是从“自己的能力、方法”找漏洞,而非向外归因。 三、“礼人不答,反其敬” 若你以礼待人(如主动问候、尊重对方),却没得到对方的回应或尊重,不要先吐槽“对方无礼”,而要反思自己的“恭敬”是否发自内心——比如是不是礼仪只是表面形式,眼神、态度里藏着轻视?是不是“恭敬”分对象,对地位高的人热情,对普通人敷衍,让对方察觉虚伪?核心是从“自己的恭敬是否真诚”找原因,而非纠结他人态度。 四、“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是对前文的总结:只要做事情没达到预期结果(“行有不得”),无论涉及待人、治事还是处世,都要一律“反求诸己”——先修正自己。当你自身的言行、心性足够端正(“其身正”),不用刻意强求,他人自然会认可、归附你(“天下归之”)。#曾国藩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7: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瀚辰2天前
《易经》里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方能无往而不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轻易泄露自己的本事,而是等待时机出其不意。有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要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2、眼界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决定他的人生成就。目光短浅的人终日只为蝇营狗苟而奔波,英雄志短,又能有何成就。三国时,刘备的眼界就不算高,总是寄人篱下,被人撵得如同丧家犬东逃西窜,直到请教了诸葛亮才知道,原来自己也能三分天下,成就霸业。眼界开阔才能成就事业,放眼天下才能逐鹿中原。3、积累 老子言:“和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就像马拉松,一时的领先不算赢,谁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人生中每一段经历,苦也好,乐也罢,都是宝贵的财富,只有懂得在人生中积累智慧,摄取营养,才能不断成长。4、坚持 天下的事没有哪一件是随随便便能成功的,唯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做不到坚韧不拔,不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是不能成功的。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命运和机遇也是大相径庭,哪怕是时运不济,不能大展拳脚,做一番事业,但是只要坚持以上四种品质,相信总有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之日。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