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最近我刷到不少分析高考的视频,特别有共鸣! 很多一线的老师都在反复强调:现在的高考真的完全不一样了,总结下来就一个字——太难了。 “情景化”出题基本成了标配,说实话,这种变化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压力变得又大又矛盾,真的让人很困惑也很焦虑。你想,政策上三令五申禁止“超前学习”,强调“零起点教学”;可现实中呢?最终在筛选里胜出的,往往还是那些提前学了的孩子。 残酷的现实是,现在的应试,已经不是靠传统的题海战术就能稳赢的了。刷题,最多帮你保住中游水平;但如果不刷,可能连中下都够不着——这真是进退两难啊! 那比较好的出路是什么?有人提出一个思路,还挺有意思,叫“为大阶段做准备”:用高中的思维降维打击中考,用大学的思维提前应对高考。说白了,不只是要抢跑,还得跨阶段、高维度地抢跑——这听着就挺“卷”的,可又让人不得不服。 更扎心的是,现在学段之间的衔接,其实是层层脱节的。很多学生按部就班进了高中,才猛然惊醒:初中那点知识储备根本不够用,光靠课本完全跟不上。到了高中又发现,老师课堂上讲的是一滴水,考试面对的却是一片海——这落差,也太真实了吧! 有位资深数学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以前考140分不算稀奇,现在能稳定上120分就已经相当优秀。甚至有人说,如果把全国的数学老师集中起来,在同一时间考试,九成的人都考不到130分——这数据,真的惊到我了! 物理也是一样,75分钟的卷子,能全部做完的学生不超过5%——这简直是和时间赛跑啊! 说真的,现在想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学霸”,真的不太容易。 网上也总有人调侃,说“现在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会教”。这话其实有失偏颇,就像反问“你现在怎么不去随便开个矿就财务自由”一样——这不就是刻舟求剑吗? 时代完全不同了,除非你在科技或某个领域有颠覆性突破,否则普通人连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都比过去难得多。 资源的门槛早已抬高,起跑线早已不在同一个地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教育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别总幻想“有钱人家都是傻儿子”,人家可能从小资源更多、投入更大,而且比你更舍得吃苦——凭什么觉得只靠老师,孩子就能轻松超越别人? 所以,光抱怨真的没用。面对现实,要么调整心态放下执念,要么尽早开始尝试、寻找出路——像我自己,就特别愿意选择先试试看再说!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22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