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9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山海经》中关于“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一个非常著名且寓意深刻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 故事的主角是炎帝(神农氏,上古时期著名的部落首领和农业、医药之神)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有一次去东海游玩。不幸的是,她在海上遭遇风浪,溺水身亡。化身精卫:女娃死后,她的魂魄没有消散,而是化作了一只小鸟。这只鸟的名字就叫精卫。 精卫的外形:据《山海经》描述,精卫鸟的样子是: 文首:头上有美丽的花纹。 白喙:嘴是白色的。 赤足:脚是红色的。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这只小小的精卫鸟,心中充满了对夺去她生命的东海的怨恨。她决心要填平东海,不让它再吞噬其他无辜的生命。 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精卫鸟每天从西边的发鸠山上衔来微小的树枝和石块,然后飞到东海上空,将它们投进浩瀚的大海。 它一边飞,一边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声(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仿佛在呼唤着自己,也表达着永不放弃的决心。 面对浩瀚无垠、力量悬殊的东海(象征着巨大的困难、命运的无常或强大的对手),小小的精卫鸟以微弱之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看似徒劳的努力。这体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韧不拔、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 故事源于女娃对东海夺走其生命的怨恨,精卫填海是一种悲壮的复仇行为,象征着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女娲的生命悲剧转化成了精卫鸟填海的永恒动力,体现了将个人不幸升华为某种永恒追求的力量。 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强调了个体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目标遥远,也要日积跬步。 精卫的故事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明知力量悬殊、希望渺茫,却依然选择抗争到底,体现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精卫填海”: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或者深仇大恨、立志必报。 精卫鸟成为坚毅不屈精神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歌、小说、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巨大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勇气和毅力,永不放弃。 在后来的一些文献(如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对故事有更详细的补充,比如提到精卫鸟也被称为“誓鸟”、“冤禽”、“志鸟”等别名,更强化了其誓志复仇、意志坚定的形象。有时还会提到精卫与海燕结合生子等情节,但最核心、最经典的故事框架始终源于《山海经》。 “精卫填海”是一个以弱抗强、以微渺挑战宏大、以坚韧对抗命运的神话故事,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之滨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名叫精卫。她是村长的女儿,最喜欢在黄昏时分到海边看落日。 那一年夏天特别炎热,久旱不雨。精卫的父亲带领村民举行祭祀,祈求海神赐雨。精卫也来到海边,将亲手编织的花环投入海中。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巨浪,一个漩涡将她卷入海底。 在海底宫殿里,海神被精卫的美貌打动,强行将她留下做妃子。精卫日夜思念家乡,以泪洗面。一个月圆之夜,她化作一只白嘴红爪的小鸟,冲破海面飞回人间。但当她回到村庄,发现父亲因思念她已病逝,村民说她是被海神诅咒的不祥之人。 精卫悲愤交加,立誓要填平东海。她每日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投入海中。海神嘲笑她不自量力:就算你衔上一万年,也填不满我的东海!就算衔到世界末日,我也要继续!精卫坚定地说,我要让世人知道,再深的仇恨也能被毅力磨平,再大的苦难也能被坚持战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边的渔民们常常看见一只白嘴红爪的小鸟往返于西山与东海之间。有人说,在暴风雨来临前,总能听见她凄厉的鸣叫声,像是在警告出海的船只。 渐渐地,精卫的故事传遍了沿海各村。渔民们被她的精神感动,开始自发地往海里投石。一代又一代,精卫鸟成了不屈不挠的象征。而东海边上,确实慢慢堆积出了一片新的陆地。 直到今天,当海风吹过那片新生的土地时,人们仿佛还能听见精卫鸟的鸣叫,提醒着世人: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 #寓言故事#恒心#创作者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