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8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寻迹2周前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为其法号。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祖谱: 祖籍颍川 汉末太丘长陈寔(shi)字仲弓之后; 高祖陈湛 北魏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一带)太守; 曾祖陈钦 (又名陈山)北魏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及晋中东南部)太守 征东将军 南阳郡开国公; 祖父陈康 北齐国子博士 国子司业(北魏至隋唐时期国子监的重要副职官员) 礼部侍郎(北魏至明清时期中央官署礼部的长官); 外公宋钦 洛州长史; 父亲陈慧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陈留(今河南开封祥符区陈留镇)县令,相貌出众、高大俊美“美眉明目”。 玄奘兄姐: 大哥 居住偃师缑氏,后代也长居于此地; 二哥 净土寺出家,法号长捷法师; 三哥 自幼体弱多病,不足十二岁夭折; 姐姐 玄奘10岁时远嫁河北瀛州(现河北省河间市)。 玄奘出家: 10岁,因父亲去世,跟随二哥长捷法师到东都净土寺出家当了童行。 13岁时,隋炀帝派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通过考试选拨剃度14名僧人。玄奘因“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远大理想,被大理卿郑善果批准剃度出家,郑善果评价玄奘“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成释门伟器。” 少年玄奘特点: 备通经典,而爱古尚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交童幼之党,无涉圜阓(huanhui,意指街市街道)之门,少知色养,温情淳谨。 西行动因: 苦心研习佛家经典,四处访师求学。在游历及研读各派理论过程中,他发现疑难甚多,佛经译本缺乏,屡见舛错,遂决心西行佛教圣地——天竺求法解惑。 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过玉门关,穿越战乱不已的边境,经中亚,进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岭,荒漠流沙,历尽艰辛。贞观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诺吉城)举行的佛学辩证大会上,他为论主,获誉甚高。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历时10余年,行程5万里。回国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后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译场,并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经。主持译经75部、1335卷。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
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28: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