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
《爱莲说》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价值追求。全文短小精悍,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不朽名篇。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逐句解析与主旨 1. 开篇对比,引出所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世间可爱的花很多,奠定比较的基础。 “晋陶渊明独爱菊。”:以爱菊隐逸的陶渊明为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指出唐朝以来,世人大多追求富贵,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用“独”字鲜明地亮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爱好。 2. 全力描绘莲花之美德(核心段落) 作者用一连传神的语句,赋予莲花人格化的崇高品格,这也是全文的灵魂所在: “出淤泥而不染”:生于污浊环境却能保持自身高洁(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不媚俗,内心谦逊)。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不蔓不枝”:不四处蔓延,不生旁枝(不攀附权贵,不拉帮结派)。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发清幽(美德远扬,品格高尚)。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水中(卓然自立,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敬仰而不可轻侮(品格崇高,不容亵渎)。 3. 点明寓意,感叹世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是避世隐居的象征。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象征。 “莲,花之君子者也”:点睛之笔,直接定义莲花为“君子”的化身,点明文章主旨。 * “噫!菊之爱…宜乎众矣!”:发出深沉感慨。爱菊的隐士少,爱莲的君子更少,而爱牡丹的俗人却很多,表达了对当时世风日下、追求名利的社会风气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通篇写“莲”,实则写“人”。借赞美莲花的形象和品质,来表达和寄托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 2. 对比衬托:通过菊花(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1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