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09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峆垆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寺院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建,颇具规格。近代以来,峆垆寺因年久失修,现殿墙尚存,殿堂仅存三间,其他殿堂都已改建,大批极具文化价值的碑碣或砌于墙中,或埋于地下。 关于峆垆寺的初建有一个传说,相传修建时,寺院周围无水可取,要到南面很远的一个水潭挑水。 一天,主持修建的明朗大师率弟子挑水归来,途中遇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问道:“你们挑水做什么”明朗回答说:“修建寺院。”老人大笑,说:“大兴土木,需要很多水,仅靠挑水,谈何容易”明朗笑着回答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人提出想要喝水,并且一下子将僧人挑的水全部喝光了。明朗看了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问老人水够不够。老人笑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匣交给明朗说:“你在寺前选一块空地,将匣子放在中央,然后打开。”说完,老人便消失了。明朗打开小匣,从匣中飞出一只巨蛤,腾空而去,地上随即出现一个老大的水潭。有了水,峆寺很快就修起来了。 寺院旧址北侧有山泉,称为峆泉,水从石窦迸出,有数十条泉水汇集于此。雨水充足的季节,水碰触石头的声音数里外都可以听到。泉水顺着山路流下,在山底汇集成潭,俗称“饮马潭”。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峆泉水终年绵绵不绝、堪称“灵泉”。 寺院内有千年古银杏一株,树龄已达1200年。从唐朝算起,虽经千年风雨沧桑,现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年结果1000余斤,被喻为“福山树王”,周围很多百姓至今仍延续着“祭树”的风俗。银杏冠幅达四五十米,4个成年人才可以抱得过来。#愿众生平安吉祥 #愿所求皆所愿 #现场实拍 #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见者好运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