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29: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5
草根4天前
秋苇思语 秋末的风掠过河岸,成片的芦苇便成了涌动的雪浪。白茫茫的芦花蓬松如絮,从堤岸一直铺展到水湄,像是谁把天上的云絮剪下,轻轻铺在了人间。微风拂过,千万株芦苇齐齐弯腰,又缓缓直起,那点头摇曳的模样,像一群老友在低声絮语,又像在对这片土地行着最温柔的礼。 我坐在河岸边的青石上,看芦花在风里舒展腰肢。阳光透过薄云洒下来,给白色的苇浪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偶尔有几株芦苇高出同伴,芦花在光里轻轻颤动,像系在枝头的银铃,仿佛风再大些,就能摇出细碎的声响。水面倒映着苇丛的影子,风过时,水里的“雪”与岸上的“雪”一同起伏,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幻境。 这情景总让人想起些旧时光。60年代,因为缺乏柴火做饭,村上派父亲到邻县肩挑买来芦苇种子,种在山坡上、河道旁。二年后,便解决了用柴火做饭的难题。小时候跟着父亲来河边割芦苇,他握着镰刀的手布满老茧,挥起时带起一阵风,芦苇秆便“咔嚓”断成两截。我则在一旁捡拾掉落的芦花,攒成一把插在玻璃瓶里,摆在窗台上,能香整个冬天。父亲说,芦苇是最懂土地的植物,春生夏长,秋枯冬藏,却总把根扎得深深的,哪怕河水涨了又退,它都守着这方水土。那时不懂这话里的深意,如今看着这成片的芦苇,忽然明白,它们摇曳的姿态里,藏着对土地的眷恋,也藏着岁月的韧性。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几个孩子举着芦花奔跑,白絮沾在他们的发间衣上,像落了场早来的雪。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由儿女推着在苇边散步,他抬手轻触芦花,眼里的光柔和得像这秋阳——或许他也想起了年轻时的芦苇荡,想起了和伙伴们在村里劳作、嬉闹的日子。芦苇不语,只是静静摇曳,像在倾听每个人的心事,又把这些心事悄悄藏进蓬松的花穗里,让风带向远方。 暮色渐浓时,芦花染上了淡淡的橙红。风停了,苇丛安静下来,仿佛累了一天的旅人,终于歇下脚步。我站起身,最后望了一眼这片白茫茫的世界,它们依旧挺立在河岸,用最朴素的姿态,诠释着秋末的诗意。原来有些风景,不只是用来欣赏的,更是用来唤醒记忆、沉淀情思的——就像这秋苇,在摇曳中,让我们读懂坚守的意义,也想起那些与土地、与时光相关的温暖。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