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0
鲁迅,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章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的祖父曾官至七品,后因科场舞弊案被捕下狱。1898年,家里几乎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下,母亲仍然让他读书,希望他继续走科举的道路,但他对于科举的道路充满了厌恶和畏惧,便离开故乡。此时的鲁迅立志学医,梦想着救类似父亲那样的病人。5月,鲁迅怀揣着八元钱前往南京求学。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学校选派到日本留学。鲁迅来到日本的时候,举国上下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鲁迅弃医从文的想法渐渐萌生。1908年,27岁的鲁迅跟随章太炎学习加入光复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鲁迅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被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1917年袁世凯死后,张勋复辟,鲁迅愤而离职。1918年,鲁迅成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编委。5月,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几乎震动了整个中国。1918年的冬天,鲁迅创作了第二篇白话文小说孔乙己。从1920年开始,北京大学等六七所学校相继聘请鲁迅为讲师和教授,他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受称赞。在文学界,鲁迅的影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领袖地位。1927年1月,鲁迅赴中山大学任教,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鲁迅为发起人之一。因为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鲁迅很快被国民党以堕落文人的罪名通缉。1932年,正在上海养病的瞿秋白在冯雪峰陪同下来到鲁迅家中。那天,鲁迅和瞿秋白相谈甚欢。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被国民党枪杀,此时身患重病的鲁迅悲愤不已,决定编撰瞿秋白的文集。瞿秋白的遗稿成为鲁迅最后编撰的一部书稿。1936年1月,鲁迅身体越来越差,肩脊、肋骨皆出现剧痛,10月19日,鲁迅逝世。尽管鲁迅生前曾提出丧事简易,但其影响力惊人,大家还是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工人、店员、学生、教师,也有文艺界圈内人士,自发前来瞻仰鲁迅仪容者竟达数万人,人们的悲伤弥漫在空气中。10月22日,鲁迅先生出殡,巴金、张天翼、萧军等人扶灵柩出礼堂,宋庆龄、蔡元培等人则是紧随其后。抵达万国公墓后,棺木上覆盖的锦旗上由沈钧儒亲笔题写的民族魂三个字。#历史人物 #创作灵感 #鲁迅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7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1
青衫半旧10月前
#备课我是认真的#语文老师#人物故事#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鲁迅出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祖父周介孚在京中做官,父亲周伯宜是秀才,家境起初小康。但1893年祖父因科场作弊案下狱,父亲身患重病,家道中落. 求学之路 1898年到南京,先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接触西方近代思潮,形成早期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结识许寿裳,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观看日俄战争影片,决心弃医从文. 重要社会关系 许寿裳是其挚友,两人在日本相识。章太炎是他的老师,对他影响深远。妻子是朱安和许广平,与许广平携手走过多年. 文学创作与成就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其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体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批判精神,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社会活动与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倡导新文化,反对旧文化。1920年起在多所高校兼课,培育文艺新苗。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成为左翼文学的领袖人物,积极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推动社会变革. 地位与评价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99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个人经历 • 188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1893年祖父因科场作弊案下狱,家境由小康坠入困顿。 • 1898年到南京求学,接触西方近代思潮。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入弘文学院,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观看日俄战争影片,决定弃医从文。 •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 •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1926年因“三一八”惨案受到北洋政府通缉,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到上海,与许广平定居,投身革命文艺运动。 •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成为左翼文学领袖人物。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文学成就 • 小说: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呐喊》收入1918-1922年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1925年的作品,反映了鲁迅当时的思想苦闷;《故事新编》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 • 杂文:有《坟》《热风》《华盖集》等。鲁迅的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能深刻地剖析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 散文: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主,充满了温情与童趣,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 学术著作: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中国小说史略》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 思想影响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他的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他以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鲁迅早年家道中落,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父亲病逝,少年时尝尽世态炎凉,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如《朝花夕拾》中既有对童年的温情追忆,也有对人性虚伪的批判。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于仙台医学院,后因目睹国人精神麻木,毅然弃医从文,立志以文学唤醒国民,提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的思想。 他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呐喊》《彷徨》聚焦底层人民的苦难与精神困境,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揭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社会病态;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则以犀利笔锋批判封建残余与国民劣根性,被誉为“匕首与投枪”。此外,他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整理古籍,并支持进步青年团体,推动左翼文化运动。 鲁迅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其精神融入现代文学血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列入中小学教材,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1936年病逝于上海,万人送殡,棺覆“民族魂”大旗,象征其不朽的精神遗产。#宣传正能量 #鲁迅先生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4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他以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鲁迅早年家道中落,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父亲病逝,少年时尝尽世态炎凉,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如《朝花夕拾》中既有对童年的温情追忆,也有对人性虚伪的批判。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于仙台医学院,后因目睹国人精神麻木,毅然弃医从文,立志以文学唤醒国民,提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的思想。 他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呐喊》《彷徨》聚焦底层人民的苦难与精神困境,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揭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社会病态;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则以犀利笔锋批判封建残余与国民劣根性,被誉为“匕首与投枪”。此外,他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整理古籍,并支持进步青年团体,推动左翼文化运动。 鲁迅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其精神融入现代文学血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列入中小学教材,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1936年病逝于上海,万人送殡,棺覆“民族魂”大旗,象征其不朽的精神遗产。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