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色家风传承者——亲爱的姑姑 #传递正能量 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中满是崇敬与感念。1924年,您在时代的晨曦中降生,成长于风雨欲来的岁月;15岁那年,在我爷爷的引领下,您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毅然踏上革命道路,接过妇救会主任的重任,将青春热血倾注于民族救亡的事业。也是在1939年这意义非凡的一年,你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理想与党的使命牢牢绑定,用一生践行初心。 父亲的引领是点亮你革命之路的明灯,而您自身的坚定与勇毅,更让这条道路走得格外铿锵。身为妇救会主任,你或许曾顶着风雨走村串户,动员妇女同胞觉醒力量;或许曾默默筹措物资、传递消息,在后方为前线筑牢支撑;或许曾用温暖与果敢,化解群众的疑虑,凝聚起同心抗敌的磅礴力量。在那个山河飘摇的年代,您既是父亲革命信念的继承者,更是无数妇女同胞的带头人,在硝烟中绽放出独有的巾帼光芒。 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转,你亲历了国家从危难到安宁、从贫弱到富强的伟大跨越,也见证了党的百年征程与辉煌成就。你身上不仅有革命前辈的无畏风骨,更有红色家风的温暖传承,您用一生的坚守,为后辈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标杆。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的革命故事,传承这份跨越时代的信仰与担当,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白公馆·渣滓洞】之行 少年时初读《红岩》,便被书中信仰与热血深深震撼,反复阅读,铭刻于心。渣滓洞从此成为我心中一座沉重而神圣的精神丰碑。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我踏上重庆歌乐山,庄重参观了白公馆与渣滓洞——这两座静立山林的历史见证者。 这里曾囚禁江姐、小萝卜头等无数课本中熟悉的英雄人物。他们遭受酷刑折磨,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步入渣滓洞幽深院落,穿过铁门牢墙,仿佛穿越时空,直面那段血泪交织的悲壮历史。 “渣滓洞”原为小型煤窑,因煤少渣多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隐蔽。1943年军统强占并改建为秘密监狱,在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期间,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多时囚禁三百余人,设十八间牢房,仅两间为女囚所用。每间十余平方米,内置上下木床,狭窄逼仄,空气浑浊。数百人在如此环境中日夜煎熬,压抑绝望可想而知。 牢房阴冷潮湿,光线微弱,四壁斑驳,铁窗锈蚀,似仍回荡着昔日的呻吟与呐喊。江姐曾被关押于此,下层铺位紧邻审讯室。敌人对她施以老虎凳、辣椒水、吊索、电刑、钢鞭抽打,十根竹签刺入指尖——十指连心,痛彻肺腑。然而她始终坚贞不屈,未泄半分党的机密。 我不禁自问:若是我,能否承受一刑一压?而这些年轻革命者却以血肉之躯扛住千钧重压,用信念铸就钢铁脊梁。他们的名字不应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民族精神的炽热火焰。 展厅中陈列着江姐的真实照片——原名江竹筠。旁有一封她临刑前用竹签蘸墨写下的遗书,字迹简朴却饱含深情:“愿你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读至此,泪水滑落。多少志士本可安享优渥生活,却毅然投身革命,将青春与生命献给国家与理想。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正因总有这样一群人,在民族沉睡时敲响警钟,在黑暗中点燃火炬,唤醒同胞灵魂。1949年春,三大战役胜利消息传入狱中,革命者在铁窗内写春联、赠贺卡,寄托对黎明的渴望。他们坚信曙光将至。 然而就在重庆解放前夕——1949年11月27日,敌人发动“一一·二七”大屠杀。渣滓洞与白公馆两百多位烈士惨遭枪杀,鲜血染红土地。仅十五人奇迹生还,推倒院墙,黑夜逃生,成为历史最后见证者。 站在这寂静山谷,望着墙上密密麻麻镌刻的烈士姓名,心灵深受震撼。书页间的文字变得鲜活滚烫,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生命史诗。此行不仅是历史回望,更是一次灵魂洗礼与信仰重塑。 我终于懂得真正的红岩精神!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