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4
#佛教文化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南海观音 #观音菩萨 #许个愿吧 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是佛教中慈悲与救度的象征,为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深受汉传、藏传、南传佛教及民间信仰尊崇。 核心身份与名号 - 名号含义:“观世音”意为“观照世间众生的声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称“观音”;梵名“Avalokiteśvara”,藏传佛教称“千手千眼观音”,南传佛教多以男相示人。 - 果位与愿力:以“大悲愿力”誓度一切众生,“闻声救苦”是其核心特质,主张“众生有难,念其名号即现身救度”,对应《法华经·普门品》中“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记载。 形象演变与经典造像 - 形象特征:汉传佛教中多为女相(唐宋后定型),面容慈祥,手持净瓶(盛甘露)与杨柳枝(洒甘露救苦),常见造型有: - 杨柳观音:手持杨柳,象征净化与慈悲; - 千手千眼观音:千手代表遍护众生,千眼代表遍观世间; - 鱼篮观音:手持鱼篮,象征普度众生; - 送子观音:民间信仰中主掌子嗣,体现世俗化需求。 - 著名造像:除普陀山、三亚南山观音外,还有敦煌莫高窟观音壁画、五台山金阁寺千手观音铜像等,兼具宗教与艺术价值。 信仰渊源与文化影响 - 历史传承:起源于古印度,东汉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盛行,唐宋后融入本土文化,成为民间信仰最普及的菩萨。 - 文化内涵:核心是“慈悲为怀”,不仅是宗教象征,更成为中华文化中“善良、救苦”的精神符号,影响文学(如《西游记》观音形象)、艺术、民俗(观音香会节)等领域。 - 民间信仰:农历二月十九(诞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为三大观音香会节,信众会前往普陀山、峨眉山等道场朝拜,祈愿平安、顺遂。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6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70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