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在河上建桥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围堰”(Cofferdam)排干河水、稳固地基,再结合石材与混凝土打造耐用桥梁,具体步骤如下: 1. 筑造围堰:这是建桥的关键前提。罗马人会用木材搭建紧密的方形或圆形框架(围堰),将其固定在计划建桥墩的河道位置,再用黏土、铅板等密封框架缝隙,最后用泵(多为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螺旋泵)抽干围堰内的河水,形成无水的施工空间。 2. 清理地基与浇筑基础:抽干水后,清理河底淤泥、碎石,直至露出坚硬的岩层或密实土层;随后铺设多层石块作为“垫层”,再浇筑由火山灰、石灰、砂石混合而成的罗马混凝土(防水性极强),形成坚固的桥墩地基,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围堰。 3. 搭建桥墩与桥拱:地基稳固后,用切割规整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砌筑桥墩,桥墩迎水一侧设计成尖形(“分水尖”),减少河水冲击;桥墩间采用半圆拱结构(罗马桥梁的典型特征),利用拱券的承重原理,将桥面重量分散到桥墩上,拱券由楔形石块(拱石)拼接,顶部用“拱顶石”固定。 4. 铺设桥面与完善细节:桥拱上方用碎石、混凝土填充,再铺设石板或砖石作为桥面;部分桥梁会加装护栏、排水槽,甚至在桥面两侧修建人行道或商铺(如罗马的台伯河大桥)。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地基稳固、结构耐用,罗马人用此技术修建了大量跨河桥梁,许多(如法国的加尔桥)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古罗马工程智慧的代表。 #古罗马工程 #罗马建桥技术 #古代黑科技 #罗马围堰技术 #俊说天下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