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财政部宣布将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券。 核心事件:财政部宣布将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券。 核心问题:中国不缺美元,为何要发美元债? 文章指出,中国的核心目的并非为了筹集资金(中国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而是出于一个更深层的宏观战略:在全球美元循环体系里,打入一个“中国节点”。 战略背景:打破“美元收割”循环 要理解“中国节点”的意义,首先要看懂美国如何利用美元霸权(全球贸易结算、外汇储备、国际债务的主导地位)进行“美元收割”。 文章将其逻辑拆解为三大步骤: 第一步:印钞放水(用纸换财富) 美联储印钞刺激经济(如2020-2023年),用印出来的美元购买全球的真实商品和服务。美元通过进口流向全世界。 第二步:资本回流(顺差国送钱) 其他国家(顺差国)辛苦赚来的美元,因缺乏其他安全的投资渠道,最终大多又通过购买美债、美股等方式回流到美国。 第三步:加息收割(逆差国卖身) 美联储转为加息,美元迅速升值。这导致那些在“放水”阶段借入过多美元的“逆差国”(如阿根廷、土耳其)无力偿还。 最终,它们被迫变卖本国的核心资产(如矿产、港口、电力)来偿还美债。 结论: 美国通过这一“印钞-回流-收割”的闭环,反复收割全球财富,维持其金融霸权。 战略破局:“中国节点”的实际意义 中国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就是在上述的美元循环中“嵌入一个中国节点”,打破美国对美元流动的单方面掌控。 对于“贸易顺差国”(手持美元的国家): 它们手里的美元除了买美债,现在多了一个新的、信用可靠的(中国主权信用)、收益可观的投资选项——中国发行的美元债。这等于在美债之外,为全球存量美元提供了新的“安全蓄水池”。 对于“贸易逆差国”(需要美元的国家): 它们过去缺美元只能找IMF或美国,且条件严苛。 未来,它们可能从“中国主导的渠道”获得美元融资,甚至可能以人民币或实物偿还,极大缓解偿债压力。 为什么中国能做? 推动这种金融布局需要“三层底气”: 金融底气: 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最大制造业国、第一外汇储备国,并拥有香港这一离岸金融枢纽。 产业底气: 中国的美元是靠“实打实”的商品与服务赚来的,而非印钞所得,因此中国的美元债信用更“硬核”。 战略底气: 中国正在构建一个“美元流动性的双中枢体系”(一个在华盛顿,一个正出现在东方),此次发债是在沙特成功试水后的加码。#政策 #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
00:00 / 05: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2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6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