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篇 1940年,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把江南指挥部改称为苏北指挥部。当年7月,陈毅、粟裕等领导人着手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原黄桥中学工字楼成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驻地。 【遗迹介绍】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位于黄桥镇分黄河南岸,为仿德国式建筑。1924年由著名学者、书画家韩士元等6人为筹建私立黄桥中学建造,分上下两层,共22间。1940年7月29日,新四军到达黄桥后,陈毅、粟裕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营溪反击、攻打姜堰、黄桥决战一系列主要战斗和战役。 【革命故事】新四军挺进苏北以前,日寇占领了长江沿线和大运河沿线的中小城市,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勾结日寇,积极反共,欺压人民,黄桥人民迫切盼望我军解救。1940年秋,新四军挺进黄桥后,反共顽固派韩德勤对我军恨之入骨。在此情况下,陈毅、粟裕制定了联李、击敌、反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1940年9月25日,韩德勤三万多兵力进攻黄桥,而我军仅有7000多人。面对数倍于我军的顽军,陈毅、粟裕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决战前夕,新四军迅速开展了动员、练兵、瓦解敌军和统一战线工作。在此过程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琳介绍,陈毅元帅曾经在这里亲自拟订了《黄桥决战告全体指战员同志书》、《告苏北各界人士书》、《告江苏省保安六旅全体官兵书》,并且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和各界人士代表大会。 决战胜利之后,指挥部前面的操场上曾经举办过战利品展览,召开祝捷大会,战地服务团演出过“文明戏”。操场上还留下了陈毅和新四军指战员打篮球的足迹。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任申介绍,黄桥决战当中,统一战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泰州方面有李明扬、李长江两支部队,如果统战工作没做好、他们也出手的话,对新四军是很大的压力,由于统战工作的成功,他们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减轻了新四军的压力。#新四军纪念馆 #泰兴 #泰州 #泰兴黄桥 #航拍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8: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1941年4月26日凌晨,淮阴、涟水城日伪军800余人倾巢出动,对执行游动警戒任务的,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驻地大胡庄,偷偷实施了重重包围。面对火力和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强敌,面对敌人用火攻、毒瓦斯等残忍手段,我2连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忠勇、不屈、不止”的“最高英雄主义”,正如区烈士陵园照壁上《祭先烈文》所刻,“大胡战斗,激烈悲壮。一与十比,悬殊天壤。弹尽枪哑,肉体拼上。断肘抗凶,裹肠何妨。血战到底,抱敌俱亡。82位忠烈,卧尸沙场。” 经10个小时多次冲锋与反冲锋的较量,敌以100余具尸体换得战斗结束。至此,敌再发兽性,对我重伤员火燎刀戳,对我烈士遗体刀剁枪挑,以致 82 位英烈几无一具完尸。连长晋志云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唯一只穿皮靴的脚尚可识别。 在战斗旧址上竖塔辟园,是经黄克诚师长提议于1986年实现的。那时黄老双目失明,委托原3师8旅政委,时任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代写了《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塔文。随后,原24团团长,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胡继成,寄来 100元,由县党史办 (每人亦捐 20 元)购得松树苗植于园内。 2012年初夏,82位先烈遗骸被发现,并被成功挖掘,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对已挖掘到的烈士遗骸进行保护,在江苏省民政厅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淮安区对大胡庄烈士陵园进行改造。陵园占地面积沿原纪念碑周边扩大到30亩,重点新建英雄事迹陈列室,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陈列相关实物和资料,全面反映这次战斗的壮烈和烈士光辉形象。新建烈士合葬墓。重修碑塔,新建纪念广场及周边环境改造。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现大胡庄烈士陵园已成为[0.5秒]集瞻仰、参观、休闲,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纪念性陵园。这块红色土地上耸立起来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红色记忆 #清明节缅怀先烈 #烈士永垂不朽 #涟水印记 #记录历史的痕迹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
00:00 / 0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3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18: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4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