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0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4
70年代钢材匮乏,我国造出最大水泥船“古田”号,只航行过一次 在1973年3月22日,这艘中国制造的水泥货轮正式开始下水,它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古田号”。 “古田号”船身总长为105.20米,宽14.50米,深8.10米,排水量为5773吨,载重量为3024吨,载货量为2700吨,航行速度为13.5海里每小时,配置船员共48人。有三个货仓,船身为单甲板、双底层结构,适合用于运输生活物资如糖、盐、化肥、粮食等物品。 在1974年,古田号首航,由福州驶向上海,船上装运了沙子与木料,一路顺风地到达了上海。在返程时又装载了粮食与一个大型雷达天线。 1977年的7月,经国家交通部和国家建材总局商议决定,停产“古田号”类型的大型运输水泥船,从那时起,再也没有航行过。 “古田号”一直停在它下水的地方——马尾江滨东路中洲村,一直没有移动过。 后来修建滨江大路,年久失修的“古田号”早已不能启动,所以就将它和江水隔离开来,“古田号”也成为了一艘停靠在陆地上的货轮。 1983年,“古田号”被作为教具移交给了当时的马尾商船学院。 在2010年时,因为“古田号”所在的场地被拍卖,它作为一艘无法移动的船只,只能在将其重要部件拆走后将水泥船身拆除。 从此,这艘中国最大的、只航行过一次的水泥船永远的消失在了这片土地上。 #怀旧情怀 #万物皆可种草搜 #航运人 #船员的日常工作 #七十年代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演真5月前
从大山到大海,我们出发了。从古田北坐高铁途经上海,做短暂的停留,感受一线城市的魅力与人潮涌动。 为了给自己预留好时间,我们提前了两天出发。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浙江舟山嵊泗黄龙岛,在嵊泗岛停留了两夜。 出发黄龙岛那天下雨了,好在雨不算大,船没有停运,我们如期登上小岛。理想岛团队的小妹妹在港口接应我们,她说接我们的出租车是岛上唯一一辆,小岛和很多村庄一样面临人口流失。 我们到的第二天上午,天气放晴,跟着大家一起到小岛上的南港村,这个渔村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1万多人,是岛上最大的村子。现在传统渔业的衰退,加上岛上生活的不便,人口流失,剩下2000人左右,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小岛休渔期,渔民们缝缝补补的不止是生活,还有下一次开渔节时的希望。 我们受理想岛团队邀请,参与小岛生活艺术季活动。钱老师团队在理想岛发起了一场小岛共建计划,通过艺术创作、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激活小岛的自然与人文潜力。这与我们目前在乡村做的事不谋而合。 这次论坛上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乡村创业团队。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在全国各地已悄然的遍地开花了,而不管是小岛的发展,还是乡村。我们都在用行动去寻求一种更生态、自然、艺术的生活方式。 艺术是激活乡村最好的媒介,而未来,从海洋到陆地,我们将在跨界与共生中生长,我们的时代,便是最好的时代。#乡村生活 #我们的理想岛#乡村振兴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4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