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公子3月前
隰县观音寺位于山西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左侧下方, 其始建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修缮。明万历七年(1579年),寺院主持募化资金进行大规模重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同治年间,也相继进行过重修。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寺院因各种原因荒废,1994年得以重建,并在2001年进行了进一步修缮 ,使得这座古寺重新焕发生机。 建筑布局 - 整体结构:观音寺基本坐北朝南,占地813.7平方米,主要由东西两院构成。西院是寺院的核心区域,设有山门殿(天王殿)、弥勒佛龛照壁、主殿观音殿,以及东、西两侧的配殿(送子观音殿和地藏殿)。 - 楼层分布:寺院还设有二楼,上面分布着大雄宝殿、东配殿的卧佛殿和西配殿的千手观音殿 。寺院东侧的小院内,则有雷音殿、客堂、五观堂和僧寮等建筑。 - 建筑风格: 观音寺一层建筑风格独特,仿似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这种窑洞建筑在陕甘宁和晋北一带历史悠久,因黄土层深厚,人们巧妙利用地形挖出冬暖夏凉、经济环保的窑洞,有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等类型,其中靠山窑洞最为常见。而二楼的建筑则体现出精致的艺术感,殿宇上的琉璃瓦色彩斑斓,黄绿交织,工艺精湛,布局庄重有序,将佛教建筑中山水的灵性与宗教哲学和谐融合。 寺内看点 - 雕塑与壁画:寺院内有不少雕塑和壁画,虽然多为近年塑画,但依然精美。地藏王殿内的壁画部分保留完好,上面人物表情丰富,面部丰腴,具有宋代壁画的特征,人物衣服色彩艳丽,饰品等细节逼真。 - 主要佛殿:大雄宝殿居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众护法;千手观音殿内供奉着全黑色的千手观音像,两侧有护法和各路神仙塑像 ;卧佛殿里有一尊白色大理石卧佛;雷音殿为单檐歇山顶,是寺内较大的殿宇,供奉卢舍那佛 。 #旅行推荐官 #古建筑之美 #隰县同城 #临汾旅游 #小西天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古观音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公园东部区域,属吴中长桥地界。相传始建于南朝萧梁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寺院初名观音院,因寺内供奉一尊灵验异常的观音圣像,故而俗称观音堂。据寺内原有碑刻记载,宋元以后,寺院多有兴废。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寺宇。清朝咸丰十年又毁子洪杨之乱。光绪初年由莲生法师苦心经营数十年,至民国时期,佛殿僧房数进院落,寺宇精巧,巍峨壮观,占地十亩之多,庙产土地百余亩。共和兆立,寺院房舍挪他用,田产充公,僧人被迫离开。殆至文革,毁坏殆尽。柳暗花明后,西元2008年地方信众礼请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研究班毕业僧界因法师住卓锡此地,重建道场,弘扬佛法。一时三宝具足,善信八方来朝。2009年经政府主管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对外开放。2013年冬季由年逾九十高龄的当代高僧,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上明下学长老亲自为寺院全堂佛像开光。承蒙各级政府关心,社会贤达支持,佛教信众护持,在界因法师多年苦心住持下,历经磨难,初具规模。寺院殿堂楼阁焕然一新,极具江南风格。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传统节日,寺院定期举办法会活动,国祝祷、民祈福,不仅满足民众的精神信仰的需要,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古观音寺这座古老的寺院,已成为红尘中的一方净土。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