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探访庐山太乙峰祖屋 探访庐山太乙峰祖屋 庐山名人故居故事数不胜数,从小就听过父辈们出生在庐山的别墅,但具体细节少之又少,偶然读到网上黄澄先生所著一篇文章:太乙村诸贤考,才得以发现祖屋的线索,于是寻迹而至,但路遇万般阻碍,幸得遇见隐居在此的韩啸先生相助,才得以实现愿望,韩啸先生的经历如同先辈一样,充满传奇,他从军27年,荣立军功,却放弃为官,成为江西登顶珠峰第一人,真是应了那句,英雄小隐于市,大隐于山野,他的故事网上可查,令人深感钦佩! 有关于祖屋“爱庐”的历史,摘录一段黄澄先生所著文章内容: 1922年夏,古直与侯过等发现太乙峰倚天耸立,左侍汉阳,右挟五老,气势雄伟,峰下有地稍平,坐倚千山巨障,俯瞰鄱湖太空,风景极佳,决定在此开辟新村。此时张励也接踵而至,成为太乙村的主要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诛茅斩棘,陆续建成的公共设施有蓄水池、球场、图书馆、俱乐部、游泳池、事务所、岁寒阁、水榭、亭台等等。个人出资入股,就可以得到一块土地自建房屋成为“村民”。 据侯过、古直、蔡廷锴等人回忆,“葛陶斋”同仁有邓铿、张励、严重、翁桂清、吴奇伟、丘哲、马时辉、王振威、熊素村、曾蹇、李倬、丘左虞等,早期人员多为同盟会成员,严重、吴奇伟、蔡廷锴等则是后来由于某种机缘加入的。从这份名单来看,该“公司”可以说是“群星璀璨”了。 邓铿原名邓仲元,孙中山主要军事助手之一,1922年遇刺身亡,后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 张励(1892~1952)字翼之,号爱松,湖南浏阳籍,自幼随父生活于广东,1908考进广东陆军小学堂,同学有陈明枢,蒋光鼐,叶挺,张发奎,邓演达等,1911年跟随邓铿参加革命,深受邓鏗信任,邓铿被刺深后深感悲痛和失望,于是到太乙峰下隐居。1926年应陈铭枢之邀再度出山,参与北伐,转战南北。由于张励博览群书,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同僚都担心他作为主官不善攻战,1929年广东白坭之战、1930年山东济南之战令其威名大震。后升任十九路军61师121旅少将旅长。1932年日寇犯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张励率部浴血奋战于庙行、江湾之间,以伤亡超过全员四分之一的代价苦战三十余日,“杀倭数千,俘其营长。 房前原有一处水塘,水塘前有一石碑,碑上书“金盃”二字,落款为“爱庐主人”,古直记载张励(号爱松)所居为“爱庐”,所以此处应该就是张励故居。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中国|北京·白云观·神祇同辉,照见人文信仰长明 在北京白云观的古建穹顶下,岁月凝作永恒的注脚——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持尘而立,拂动处,似卷开“救度三界苦厄”的慈悲长卷;摩利支天大圣先天斗姥八臂舒展,托举间,正护佑“消弭众生无明”的光明祈愿。这殿宇是文明浇筑的信仰方舟,斗拱飞檐间,藏着中国人对“护佑”与“救赎”的千年叩问。 太乙救苦天尊的经声里,《太一救苦妙经》的字符穿破时空:古有信徒跪祈疫病退散,今有我们诵念平安顺遂,前生在灾厄中挣扎的呼号,与今生对安稳的渴求,借经文完成了跨越生死的应答。摩利支天斗姥的信仰场域中,《斗姆元君经》的韵律从未断绝,从前人“求星曜照临”的虔诚,到今人“祈前路清朗”的心声,香火明灭间,代际的祈愿化作同一场法喜的甘霖。 当诵经声漫过雕花藻井,千年前的晨昏与此刻重叠:唐代道士持卷礼拜的身影,明清百姓跪祈丰年的模样,和今日我们低头诵念的姿态,在神祇目光里织成人文传承的经纬。太乙救苦天尊的拂尘扫过朝代更迭,扫不散“救苦”的本愿;斗姥元君的金辉照见世事浮沉,照不熄“护佑”的初心——我们诵读、礼拜,实则是在续接一条贯通古今的信仰血脉。 白云观的檐角仍栖着宋元的风,两尊神祇的慈悲依旧洒落肩头。愿你我共沐这人文光辉:在太乙救苦的愿力里,在斗姥护佑的光明中,懂得前生的苦难、今生的求索,皆被这建筑、这经文、这信仰温柔接住,织就永不褪色的精神星河。 #发现中国之旅 #为中国小城上分 #chinatravel #万物皆可种草搜#春日机位大赛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0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4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