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55
00:00 / 05: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曾国藩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源自孟子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曾国藩一生修身、处世、成事的核心准则,其追溯至《孟子・离娄上》。孟子原文是: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直译是:当行为未达预期效果、遭遇困难挫折时,都应回过头从自身寻找原因。它倡导的是一种向内归因的思维,蕴含着高度的自我负责与内省精神,核心内涵可拆解为四点:第一点、主动自省:遇事不顺时,首要反应不是抱怨环境、指责他人,而是冷静审视自身。是方法有误?努力不足?还是态度失当?第二点、靶向提升:找到自身问题后,核心目标是改进优化。通过调整自己的言行、能力与认知,间接改变外部境遇。第三点、掌控主动: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观,改变自己远比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更可控、更易落地。将解决问题的关键归于自身,便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第四点、修身立德:这也是儒家修身的根本要求。通过持续反求诸己,不断完善品德与行为,最终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境界。 二、曾国藩:让古语活起来的践行者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能广为人知、与近代士大夫精神深度绑定,曾国藩的一生实践功不可没。第一点、修身克己,日记为镜:他以日记为自省工具,每日记录言行思想,对好名、易怒、懈怠等微小偏差都严苛反省,绝不姑息。第二点、拙诚待人,反躬自问:在官场与人际中,他秉持拙诚之道,不耍机巧。遇合作不畅或他人失信,先反思是否己身诚意不足、谋划不周,而非先责人。第三点、屡败屡战,复盘破局:镇压太平天国时,他屡战屡败,甚至数次欲投水自尽,但每次受挫后都反求诸己,总结战术漏洞,调整战略(如改直接作战为结硬寨,打呆仗),最终扭转战局。 三、对现代人的现实启示 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点、个人成长:工作遇瓶颈、人际陷紧张、学习无成效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借反求诸己检视不足,将挫折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契机。第二点、领导力修炼:优秀的领导者在团队目标未达时,会先反思自身决策、分工与沟通问题,而非一味苛责下属,这是凝聚团队的关键。第三点、内心平和之道:聚焦我能做什么改变现状,而非纠结外界为何不公,能大幅减少负面情绪内耗,让内心更积极、更稳定。#曾国藩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