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农村经济发展的100个妙招(77):农家书屋 国家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或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以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 大家好,我是水滴学院聂颖超。 农家书屋,是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行政村并具有一定数量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每个农家书屋按照2万元标准建设,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1200种,报刊不少于2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农家书屋工程最早于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前已实现全国行政村的基本覆盖,有些地方甚至建设起数字化阅览室。从各地公示的藏书量、硬件设施、图书定期更新、各种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政府聘用文化协管员或兼职管理员不断充实管理队伍,通过购买服务提升农家书屋的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情况看,农家书屋工程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初步解决了8亿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被农民群众形象的誉为“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 小聂老师强调,农家书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建设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建设和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人员由村民民主推荐,部分地区还会由政府财政定向拨付专有资金给予工资补贴。 农家书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通过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据小聂老师观察,农家书屋目前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图书来源单一、实用性差、与“农民夜校”缺乏协同联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本期微课仅供参考,感谢收看, 欢迎关注订阅本频道,下期再见! #水滴学院 #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 #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惠民工程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4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昨天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的农家书屋送书,工作人员身上那淡淡的书香气让我有了与其交谈几句的想法,交谈其间说到喜欢读书的人身上的气质是怎样的话题…… 是喜欢读书的人是怎样的呢?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是读书人身上有一种不一样的的气质,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说不出来的气质 回家后我一直在思考,喜欢读书的人到底该是怎样的呢? 那些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读过的书,怎么可以用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句话就淋漓尽致的概括? 我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村沧桑妇女,对于读书这个话题,这天的夜里,自己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深刻对话?我想我该就自己的体悟进行一次自我剖析,于这天的清晨自我感悟而有所记录。 年少的时候,那个年代食物匮乏,精神世界也严重匮乏,小小的地方,困住了那个渺小的我,没有人告诉我,我该怎样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十来岁的小女孩只有怀着对这个世界无限的憧憬,那时候的我有梦想,有期待,带着一颗永不言弃的心,我的精神世界只有在一本本书中得到满足,那一个个跳动的文字,都跟我稚嫩的心一样的鲜活,它们一次次的满足我那颗对梦想、对爱情,对生活、对世界无限求索的心。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依然不可避免的步入生活的牢笼,当时年少的我并不知道,我要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再后来,21世纪初,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没有一纸文凭也没有更多的经济头脑,并没有带给我更多的机遇,苦难也没有因为我多读了一本书而变少,它反而变本加厉的让彬彬有礼者因骨子里的教养而陷入痛苦的深渊。那些无法反抗的人生轨迹都经历过无数个夜晚告诉自己没关系,那些四面八方刺向自己的利矛,终于在一个个黑夜里再一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化作了保护自己的盾牌。是的,没错,当时的我用书中的文字逃避生活的现实,那些漫长又潮湿的雨季,书,就是我头上撑起的一把伞,是天空撒在我肩头的那一缕阳光……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8年,一群狂欢的人还不自知,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悄然而至,无数的韭菜一次一次的被收割着,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一场风暴,不仅仅雷曼兄弟等无数巨头破产、全球经济衰退,也影响了我们这样无数个普通且平凡的家庭。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我们在首饰公司工作,经济危机冲击下,也是首当其冲的行业,当时的我们,濒临失业!更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还是市场小白的我们,眼睁睁看着上证指数从五六千点崩塌式下跌到一千六百多点,经常听到证券公司的楼顶上一跃而下的前一刻还鲜活的人……恐慌弥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