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9: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大厂用电揭秘!为啥不直接找电厂买电?反而找售电公司? 那些动辄年用电量几百万度的大厂,明明有实力直接对接发电厂,为啥还要绕个弯找售电公司代购?难道是钱多没处花? 其实这里面全是“算账”和“控风险”的门道,不是大厂傻,反而是精明到骨子里的选择!看完你就懂了~ 先说说直接找电厂购电的“坑”——表面看是“直连”省了中间环节,实际藏着两大隐形成本,分分钟让财务部门头疼: 第一是硬成本下不来。企业想和电厂签购电合同,第一步就得交一笔不少的“保证金”,相当于合作的“诚意押金”;后续每月还要交各类交易手续费,都是实打实的支出。更关键的是,电力交易不是简单“买电交钱”,得有人盯着市场波动、算清用电峰值,这就需要专门的电力交易员团队——招聘、培训、薪资,又是一笔持续的人力成本,中小厂扛不住,大厂算下来也不划算。 第二是风险根本控不住。国家对电力交易有个“硬规则”:不管是企业还是售电公司,找电厂购电前都得报“用电计划”,月底会根据实际用电量和计划做对比,这就是“偏差考核”。要是实际用多了或者用少了,超出规定的偏差范围,就得乖乖交罚款!对企业来说,生产计划难免有变动,旺季突然加产能、淡季订单减少,用电量根本没法精准预判,很容易踩中“偏差罚款”的雷,这笔钱可能比省的电费还多。 再看找售电公司代购的“香”——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刚好能帮企业解决上面两个大难题: 从成本来看,售电公司靠“规模效应”把成本压到最低。它手里握着几十上百家企业的用电需求,跟电厂谈判时话语权更强,保证金、手续费能谈到更低的比例;而且它有专业的全职交易员团队,不用企业额外招人,这些成本分摊到每家企业头上,反而比自己干划算得多。 从风险来看,售电公司就是企业的“风险盾牌”。它的交易员天天研究用电数据,能根据行业规律、季节变化精准预测用电量,报给电厂的计划误差特别小;就算个别企业用电有偏差,它也能靠其他企业的用电数据“找平”,把整体偏差控制在安全范围里。对企业来说,相当于把“偏差罚款”的风险彻底转移了,每月只用按约定好的价格交电费,省心又踏实。#工业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