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优乐安3月前
六月的阳光把颐和园的红墙染得暖暖的,我们一家三代的脚步,便踩着这样的暖意慢慢铺开。七十岁的老爸总在不远处跟着,脚步虽慢,目光却始终追着我们仨;上小学的儿子像只快活的小鸟,围着导游的讲解器蹦蹦跳跳;上大学的女儿则成了“移动知识库”,随时准备解答弟弟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一路,风景里藏着故事,笑声里裹着温情。 从踏入园区开始,故事就跟着脚步铺展开来。仁寿殿的朱红梁柱下,导游讲着帝王理政的过往,女儿悄悄补充着这里每一处雕饰的寓意, 往上走便是排云殿,拾级而上时,女儿说这殿宇是为贺寿而建,难怪处处雕梁画栋,透着热闹。登上佛香阁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致震住了——万寿山的绿意漫到天边,昆明湖的碧波像铺了层碎银,我们不由得记录了美不胜收得风景。 下山时特意绕去乐寿堂,看那株百年玉兰树,听导游讲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轶事, 路过玉澜堂时,女儿指着门窗上的雕花纹路,讲起光绪帝曾在此居住的历史,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晨后的长廊成了最惬意的歇脚处,(长廊共有二百七十三间,总长达七百二十八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的杭梁上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数量超过八千幅)漫步其中可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和精致的艺术品, 儿子追着每一幅画问东问西,老爸则在长椅上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导游讲解,一边坐着歇歇。 走到清晏舫,又称石舫,位于昆明湖西北岸,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船体为青石雕刻而成,船头靠岸,船尾朝湖面,船舱部分仿法国游艇“翔凤号”,船楼为两层西洋式,约8米高,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我们在此拍了最美的照片。 随后乘上画舫游昆明湖,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水汽的清凉。远远望见南湖岛的亭台楼阁,儿子指着十七孔桥大喊“像彩虹!”(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连接着昆明湖的东岸和南湖岛,因桥上有17个孔洞而得名。桥头和桥栏上雕刻着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桥栏的两端还有四只石雕的异兽,是清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之一,十七孔桥在冬季还能看到金光穿洞的奇观) 桥洞在阳光下连成一串光斑,老爸偶尔也笨拙的举起手机,学着给他的老友拍风景,我们用镜头记录了我们三代人的背影。 最后在谐趣园的小桥流水边歇脚,导游早已结束讲解,我们在回放这天的脚步,有历史的厚重,有亲情的温度,更有三代人不同视角碰撞出的火花。颐和园的亭台楼阁记着百年故事,而我们的笑声与足迹,也成了属于这个夏天的独家记忆。#颐和园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鲁韵2周前
《颐和园.谐趣园》 颐和园谐趣园是一座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园林,位于颐和园东北角,原名惠山园,建于1751年,是北京颐和园的“园中之园”。 历史背景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次住在无锡寄畅园,“喜其幽静,携图已归”,在万寿山下仿照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建造了这座园中之园。 1811年,嘉庆重修惠山园,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含义将其改名为谐趣园。 1860年,谐趣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93年重新修复。 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建筑特色 占地约11亩,以一个约二、三亩的池塘为中心。环池建有知春亭、引镜、洗秋、饮绿、澹碧、知春堂、小有天、兰亭、湛清轩、涵远堂、瞩新楼、澄爽斋等亭、楼、堂、轩、斋、榭。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联,布局严谨精巧,环境幽美清静。池塘四周是太湖石砌成的泊岸,沿岸遍植垂柳。东面有知鱼桥,西北面有仿寄畅园八音涧的玉琴峡,富有江南园林韵味。谐趣园游廊的两侧一边是山石绿树,一边是潺潺流水,别具奇趣。荷花池西面有涵光洞,向北为霁清轩,轩后有玉琴峡,利用后湖之水的落差形成山泉,水声叮咚如鸣琴。瞩新楼设计独特,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从外层看是一层。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谐趣园2025年1月14日 谐趣园位于北京颐和园的东北角,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仿江苏无锡寄畅园在清漪园内建惠山园。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惠山园重修,增建涵远堂作为主体建筑,并改称谐趣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焚毁清漪园,谐趣园被毁。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谐趣园按清嘉庆年间原貌重建。 谐趣园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由临水的13座亭台、楼、榭和上百间游廊组成,并用5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林以曲尺型水池为中心,周边建筑呈散点性布局,形成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水院。 谐趣园是北方地区最具江南特点的园林,园中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巧与雅致,如亭台楼阁的设计、曲折的游廊、堆叠的太湖石等,营造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知鱼桥位于谐趣园东南角,桥名取自《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桥身贴近水面,便于游人观鱼,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 涵远堂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是园中的核心建筑,位于池北岸正中,堂西有曲廊通瞩新楼。 玉琴峡在谐趣园西北侧,昆明湖后湖东端的水通过此处注入荷池,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 瞩新楼玉琴峡西侧,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从外层看是一层,利用了园外道路的地势变化,设计巧妙,体现了“楼趣”。 #走遍中国 #爱生活爱旅行 #我的旅行日记 #自驾游中国 #记录每一天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