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古巴与墨西哥|摄影旅行攻略|亡灵节|雪茄|vlog|哈苏 “雪茄是不是在古巴少女大腿上搓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那边转了一圈儿:如果在墨西哥亡灵节,是理解了什么叫“生与死”;那么,在古巴老城,则重新体会什么叫“半死不活”... ... 古巴与墨西哥摄影旅行攻略 彩蜂摄影超级团为期14天的旅程,从墨西哥亡灵节到古巴老城,将你带入童话电影般的场景。一路从墨西哥城到瓜纳华托,再到古巴的哈瓦那与特里尼达,不仅是跨越国界,更是时光穿梭。 墨西哥亡灵节:亡灵节全国同庆,气氛如同大型派对,瓜纳华托是“追梦环游记”主人公所在城市的原型。紫罗兰色的清晨,童话般的山谷小镇,是摄影师的天堂。建议携带便携设备如哈苏X2D和运动相机,记录第一视角的动人画面。 古巴摄影探秘:古巴如历史的沉积,每一栋老建筑、每一辆老爷车,都带着岁月的包浆,适合哈苏和莱卡捕捉独特质感。哈瓦那的日出与滨海大道的日落令人沉醉,而特里尼达的巷道仿佛让人穿越回70年代的童年记忆。 实用小贴士: 墨西哥亡灵节期间热闹非凡,但要注意安全;物价适中,饮食丰富。 古巴交通缓慢,基础设施较落后,建议结伴而行。网络信号差,建议做好离线导航与资料下载。 当地物资匮乏,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避免浪费食物。 尽管旅途坎坷,但无论是墨西哥的热情,还是古巴的质朴,这场摄影旅行都让人不虚此行。关注彩蜂摄影生活杂志,大马猫本带你探索更多精彩摄影旅程!
00:00 / 2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6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墨西哥亡灵节:跨越3000年的生命狂欢 墨西哥城宪法广场上,万寿菊的金黄花瓣铺成金色河流,卡特里娜骷髅面具在人群中闪烁。11月1日的夜晚被音乐与笑声填满,每年此时,墨西哥人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逝者归来。这场持续两日的亡灵节庆典,藏着跨越3000年的生命哲学。 时间倒回公元前1000年,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已在特诺奇蒂特兰城举行米克特兰祭。他们相信,灵魂需穿越九重黑暗,历经四年跋涉,才能抵达最终安息地。祭坛上摆放的玉米、龙舌兰酒与蝴蝶标本,是引导亡灵的路标。 这些仪式在1519年遭遇巨变: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摧毁神庙,强行推行天主教,却始终无法抹去原住民对生命循环的敬畏。16世纪中叶,融合悄然发生:原住民将万圣节的南瓜灯换成南瓜形状的糖骷髅,把万灵节的祈祷词混入纳瓦语歌谣。 1910年墨西哥革命后,新政府为凝聚民族认同,将分散的祭奠仪式统一为亡灵节。画家迭戈·里维拉在1947年国家宫壁画中,首次将卡特里娜骷髅与现代城市景观并置,让这个形象彻底扎根文化记忆。 现代庆典的每个细节都是文化密码:祭坛最上层摆放逝者照片,中层陈列他们最爱的食物,底层铺满万寿菊——这种在阴间唯一存活的植物被认为能照亮亡灵归途。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亡灵节列入非遗名录时,特别提及帕斯卡库阿罗湖的小船载烛仪式:人们将点燃蜡烛的纸船放入湖中,形成流动的星河。 2017年《寻梦环游记》全球热映,让亡灵节面具销量激增300%。墨西哥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预计有43万国际游客专为亡灵节而来,带动餐饮、手工艺等行业收入达495亿比索。但商业化浪潮也引发争议:瓦哈卡州手工艺人抱怨机器生产的糖骷髅抢了饭碗,年轻人则在社交媒体争论传统彩绘是否该加入荧光色。 1913年,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创作“卡特里娜女士”时,本意是讽刺墨西哥城上流社会的虚荣。这个头戴宽檐帽、身着华丽长裙的骷髅形象,却意外成为平等死亡的象征。正如波萨达所说:“我们终将穿着同样的骨头衣裳。” 如今,墨西哥小学课本这样定义亡灵节:“用笑声打破死亡的沉默,用色彩对抗遗忘的灰白。”当宪法广场的孩子们把脸涂成彩虹骷髅奔跑时,他们…… #墨西哥文化 #传统节日 #寻梦环游记 #墨西哥 #亡灵节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