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近日,在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上,有一类自称“电子黄历”的博主迅速蹿红。他们以解读传统黄历为名,发布“宜忌事项”、生肖星座运势、穿搭颜色建议等内容,吸引人们关注。 有网友坦言,自己已习惯每天查看电子黄历,甚至因“穿错颜色”而心慌,将日常不顺归咎于未遵循博主建议,“感觉不跟着黄历穿衣服就会走霉运”。然而调查发现,卖货才是这些“电子黄历”博主的终极目的。传统黄历是天文、历法与民俗等的融合。伴随网络平台而生的电子黄历,虽不能简单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但的确也存在诸多乱象。一些博主对黄历的概念混淆、解读错误等频现;在视频中频繁推荐“改运”商品;部分博主还会展示“好运周边”,暗示观众“破霉运”需购买同款。更有甚者,打着解读黄历的幌子,将用户跨平台引流到“专属”粉丝群,而后兜售纸符等产品。显然,解读是假、带货是真,把传统黄历当作了流量变现、商业牟利的工具。 电子黄历之所以能够“应验”、长期招摇网络,背后并无特别的神机。一方面,不少博主瞄准的是用户的焦虑心理。看似解读黄历,实则满是话术和套路。用模棱两可的话术捕捉焦虑、诱导迷信、收割利益。即使真有用户感觉“灵验”,其实也多是某种巧合和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平台为了流量宁愿睁只眼闭只眼,甚至默许、放任推荐逻辑频繁呈现此类内容。然而,如果任由电子黄历的乱象猖獗蔓延,不仅会误导广大用户,尤其是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还会挤占优质信息的生存传播空间,破坏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