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段永平错判电动车? 一、 电动汽车产业变革:从纯电驱动到智能化融合过去十年,电动汽车(EV)从性能、环保、补贴驱动的替代燃油车角色逐步转型。一方面,电动驱动替代内燃机,另一方面,更大的变化正在于“智能化”和“AI化”的加入。传统电动汽车面临的挑战电池成本、续航焦虑、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池安全、制造规模与成本压力等,都是电动汽车推广中的主要瓶颈。根据国际能源署(IEA)《GlobalEVOutlook2025》报告,电动汽车的价格、制造、充电和电池等关键指标都在持续优化。消费者采用虽然快速,但仍存在“转换成本”、基础设施、使用便利性、可靠性等内在顾虑。AI 与电动汽车结合的关键机会随着电动汽车产业步入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从“辅助”转向“核心驱动”的角色越来越明显。代表性结合方向包括:电池管理与效率优化:AI 模型可预测电池模块的热失控风险,提前进行切换或冷却,提高安全性。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电动车正从纯硬件电动驱动转向智能汽车,边缘 AI、车载 AI 芯片、深度学习与摄像头/雷达/LiDAR 融合成为核心。车联网与基础设施协同:AI 可规划最节能路线、优化充电时间、实现车队管理与维护预测。制造端优化:AI 用于研发、自动化生产、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因此,电动汽车的下一阶段,不只是“燃油车被电动汽车取代”,而是“电动汽车被智能电动汽车(AI + EV)所替代”的全方位变革。 二、 各大同行/产业观点简析在这一大变革中,产业内外观点众多:一些观点认为,尽管电动汽车目前面临成本与基础设施瓶颈,但随着技术成熟、规模化、消费接受度提升、AI+智能化带来的附加价值,电动汽车正进入下一个爆发期。另一些观点指出,一旦 AI 真正进入车辆及驾驶体验核心(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内 AI 助手、车队服务化、出行的 MobilityasaService),电动汽车不再是“环保替代品”,而是“智能终端 + 移动平台”,价值提升空间远超传统电动化。保守观点提醒,尽管趋势明显,风险不可忽视,包括电池供应链、充电基础设施、电网承载能力、算法安全、法规责任、自驾安全道德、AI 模型可靠性等。总体而言,业界共识在于:电动汽车本身可能已成为“标配预期”,但真正拉开差距、创造新格局的,是“电动 + 智能 + 服务”。胜负关键在于谁能更早、更全面、更可靠地整合 AI 与电动汽车生态。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上热搜 #每日分享 #助手抖音 #创作人计划 #今日热点 蔚来股价于2025年10月16日出现闪崩,港股单日跌幅达8.99%,美股盘前跌幅超6%,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12。此次暴跌的直接诱因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美国法院对蔚来及其高管提起证券欺诈诉讼,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武汉蔚能虚增收入23。 核心争议点 电池租赁收入确认争议 GIC指控蔚来在电池租赁服务(BaaS)模式下,将电池销售给蔚能时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2020年Q4收入从28.5亿元暴增至66.4亿元),但按会计准则应按月确认租金收入,涉嫌误导投资者23。蔚来此前已通过独立调查反驳相关指控,称灰熊做空报告“无事实依据”14。 诉讼背景与市场反应 该诉讼源于2022年灰熊做空报告的后续影响,蔚来高管回应称“不清楚近期为何炒作旧事”4。尽管法院已暂缓审理(因关联集体诉讼未结案),但市场对蔚来盈利能力的担忧加剧,叠加行业价格战压力,导致股价剧烈波动15。 深层挑战 盈利模式受质疑:蔚来重资产运营(换电网络、NIO House)导致财务负担沉重,毛利率下滑引发投资者对“自我造血”能力的担忧5。 行业环境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调整期,资本从“增长叙事”转向关注盈利确定性,蔚来高端市场面临特斯拉、比亚迪等竞争压力25。 蔚来回应 公司强调诉讼源于“三年前的不实指控”,并已完成独立调查,德意志银行等机构曾驳斥灰熊报告的误读14。当前股价波动或为短期市场情绪反应,但长期需观察其降本增效进展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7: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3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