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王晓虎3月前
在安徽含山的运漕古镇,有一处曾经闪耀着文化之光的地方——运漕古镇藏书楼。 它始建于光绪年间。当时,随着众多徽州商人来此经商落户,大家筹资建起了这座占地约1200平方米、呈四合院样式的藏书楼。短短一年,这里的藏书就达万册之多,成为了古镇的文化宝库。 后来到了1908年,经运漕基督教会斡旋,争取到部分庚子赔款,在运漕上大街又建了一座藏书楼。这是一幢两层的西、北、南走马串楼,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藏书也多达1万余册。它就是后来的藏书楼小学。 民国初年,最初的那座藏书楼改名“藏书楼学堂”,之后又变为“徽州子弟小学”,简称“徽州小学”。 曾经的藏书楼,是知识的汇聚地,是文化的传播站。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思想的痕迹。它见证了运漕古镇的繁华与变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运漕人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可惜后来运漕小学扩建,被无知无脑的那帮人给拆毁了,成了运漕古镇永远的痛。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运漕古镇,或许还能从那些残存的故事中,感受到藏书楼曾经的辉煌,想象着当年人们在楼中翻阅书籍、探讨学问的场景。它就像一颗蒙尘的明珠,虽然光芒不再如往昔那般耀眼,但在运漕古镇的历史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一代人的回忆 #珍贵影像 #寻找历史的痕迹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94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1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一颗红豆,满楼书香 周末的一天,阳光特别好,老师带我们一起去参观常熟有名的旧山楼——一座充满书香的老藏书楼。 走进大门,一座古朴又雅致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门厅里的摆设,处处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接待我们的冯老师热情地介绍了旧山楼的故事,接着带我们去了拓印室。你猜拓印是什么?原来古时候没有相机,人们想留下文字或图画,就用纸和墨把它们“印”下来!拓印室的墙上挂满了漂亮的作品,负责的王老师耐心教我们怎么操作。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动起手来,没过多久,一幅水乡风景画就在我们手中“诞生”啦! 参观中我们还了解到,旧山楼原来是赵氏家族的藏书楼,里面曾经收藏了好多好多的书。可惜在战乱中,不少珍贵的书籍都丢失了。 接着,冯老师带我们来到几块特别的石碑前。她告诉我们,这就是旧山楼的“藏书目录碑”,上面刻满了从前这里收藏的所有书籍的名字!我们围上去仔细看——哇!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一眼望去根本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本书。大家都被这壮观的一幕吸引住了,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忍不住惊叹:真是太了不起啦! 园中有一座叫“梅颠阁”的小楼,以前就是专门存放珍贵典籍的地方。它安静地立在半亩园中,被绿树轻轻环绕。旁边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名字很美,叫“梅花一卷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以前的主人在园子里种了许多梅花!我们还在长廊下读书、做笔记,一起朗诵优美的古诗,感觉特别有味道。 半亩园里还长着三棵古树:银杏、香樟和红豆树。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那棵已经240多岁的红豆树,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相思树”。老师说,红豆树不是每年都能开花结果的,所以红豆比较珍贵。老师还鼓励我们去树下找找看,说不定能捡到红豆呢!我们立马兴奋地蹲下来仔细寻找,瞪大眼睛看了又看,可惜一颗红豆也没找到。正当我们有点小失落的时候,冯老师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她送我们每人一个文创小袋子,书本文具间竟然躺着一颗用精美包装包好的红豆! 这真是一次充满知识和惊喜的参观,我们不仅亲手体验了拓印,还带回了一颗珍贵的红豆和关于旧山楼的美好记忆!#常熟风貌#旧山楼#报慈小学#生活写作素材 #小学范文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