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3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5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军事统帅。他以其沉稳多谋、善用大势的军事风格,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一、生平概览 · 出身与崛起:王翦出身关中频阳(今陕西富平),早年经历记载较少,凭借战功逐渐成为秦国核心将领。其子王贲亦是秦军重要将领,父子二人并称“秦灭六国的双子星”。 · 主要功绩:主导灭赵、楚三国,参与平定燕、代、魏等地,几乎参与秦统一所有关键战役。 · 历史评价:司马迁称其“为秦将,夷六国”,后世视其为“智将”典范,以稳健谨慎著称。 --- 二、灭国之战:横扫六国的军事艺术 王翦的军事行动充分体现其“谋定后动”的风格: 1. 破赵国(公元前229—前228年) · 利用赵国地震与饥荒之机,联合反间计使赵王诛杀名将李牧。 · 一举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北逃称代王(后由王贲灭代)。 2. 灭楚国(公元前225—前223年) · 战略分歧:秦王政初问需兵多少,李信称“二十万足矣”,王翦坚持“非六十万不可”。秦王改用李信,结果秦军大败。 · 临危受命:王翦复出后率六十万大军,采取“坚壁固守、疲敌惑敌”之策,耗楚军锐气后发动总攻,杀楚将项燕,攻陷寿郢,俘楚王负刍。 3. 扫尾之功 · 其子王贲在其战略基础上,水淹大梁灭魏(前225),北逐燕代(前222),最终平定齐国(前221),完成统一。 --- 三、政治智慧:功高震主下的自保之道 王翦深谙君臣相处之道,尤其在率六十万大军伐楚时,多次向秦王请求良田美宅,以示“贪财恋富”而无政治野心。司马迁记载其“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此消除秦王疑虑,得以全身而退。这一举动成为古代功臣保全自身的经典案例。 ---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 军事思想:善用综合手段(军事、经济、间谍)削弱对手,强调“不动则已,一动必克”。 · 家族延续:其孙王离在秦末战争中为项羽所败,但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均追溯王翦为祖先,成为中古时期顶级门阀。 · 与白起对比:不同于白起的“歼灭战术”,王翦更注重“大势碾压”,以最小代价实现战略目标。 --- 关键典故 · 王翦请田:出征途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求赏,以自污方式释君疑。 · 倾国之战:率六十万大军创战国单次出兵规模之最,体现秦国国力与秦王对其绝对信任。 #王翦 #历史人物 #秦始皇 #热点宝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水长东1周前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人物 #秦昭襄王 #王立群读史记 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述的"昭王称霸",主要围绕秦昭襄王如何继承和发展秦国基业,以及他如何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秦武王去世后,因无子嗣,王位继承出现争端。最终,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嬴稷,在他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 和舅舅魏冉的全力支持下,回国继位,这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继位初期,由宣太后和魏冉主理朝政。宣太后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她甚至通过牺牲个人情感,诱杀了义渠戎王,一举解决了秦国多年的西部边患,为秦国东进扫除了后顾之忧。 随着秦昭襄王年龄增长,他需要摆脱外戚干政的局面,并找到一条清晰统一路径。这时,魏国人范雎进入了秦国。 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 "远交近攻" 战略。王立群老师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基于地缘政治、操作性极强的统一方针。它巧妙地把军事打击和外交拉拢结合起来:对距离远的国家暂时结好,对邻近的国家则逐步蚕食。这一方针使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 昭襄王的历史功绩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很长,达五十五年。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国力达到空前高度,主要体现在: · 持续东扩,不断削弱六国实力。 · 在长平之战中重创当时最强的对手赵国。 · 最终攻灭东周,不仅在实质上,也在象征意义上终结了周朝的统治。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他是秦国统一大业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8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