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6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不耻下问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传统文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对待学问所持的一种态度,也是其要求他的学生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这种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知识。不但要有老实的态度,同时他认为我们还应具有不耻下问,向他人请教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取广博的知识。 孔子第一次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祀祖先的典礼,因为对于许多礼仪,孔子都不明白。因此孔子不停地向身边的人,这是什么礼仪?它表示什么意思?下一步该做什么?孔子把凡是他不清楚的每一个礼节都问了,弄清楚了。有的人不仅不为孔子的这种学习态度所感动,反而在背后嘲笑他:“还给别人当先生呢?连这些礼仪都不懂,还什么都要问,真是不以为耻。” 孔子听了这些议论,坦然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于自己不懂、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个明白,弄清楚,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方法。”孔子除了重视书本知识以外,也注重吸收别人的经验。他主张多听别人的意见,择善而从。另外,孔子也注意吸取别人以及古代的知识,重视实际材料和证据。 由于孔子的不耻下问和他那种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态度,他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出处】 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人学习为耻辱。指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习惯性反驳是一种贫穷人格。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无论听到什么观点,第一反应永远是不对,但是,你这样说不准确,而有些人却能先倾听,先理解,再表达不同看法,差距在哪?答案是思维格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很多人意识不到,却深深影响人生轨迹的思维陷阱,习惯性反驳,他看似是在展现独立思考,实则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贫穷人格。什么是贫穷人格?不是指经济上的贫困,而是一种思维上的匮乏感。总觉得自己的观点不被重视,总要通过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总在用对抗的方式寻求存在感。这种心态,恰恰阻断了财富和机会流向你的通道。想象一个场景,朋友兴冲冲的分享,他最近学到的投资理念。话还没说完,你就急着插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而且你说的不全对,实际上应该是怎么样怎么样。朋友分享创业想法,你立刻泼冷水,这个模式早就有人做过了,成功率很低。同事提出工作建议,你第一时间挑毛病,你考虑的太简单了,现实情况复杂的多。但请问,这种习惯性反驳,真的让你显得更聪明了吗?并没有,它只是暴露了你内心的不安全感。真正富足的人格,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因为他们的价值感来自内在,而不是比较,习惯性反驳。为什么是一种贫穷人格?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零和思维,别人对了就意味着我错了,别人厉害就显得我平庸。这种思维模式让人活在永恒的竞争和对抗中,看不到合作的可能,看不到共赢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习惯性反驳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急于反驳,别人越不愿意跟你分享,你获得的信息越少,认知越狭隘。认知越狭隘,越容易用固有经验否定新事物。越否定新事物,机会离你越远,最后你的世界越来越小,而你还在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我认识一个朋友,曾经就是典型的反驳型人物,别人说东他一定说西,别人推荐什么他一定能找出缺点。刚开始大家还觉得他见多识广,后来慢慢的,没人愿意在他面前说话。好的投资机会不会告诉他,新的项目不会找他合作,甚至朋友聚会都很少叫他。直到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改变。学会先说有道理,再表达看法,人生才开始出现转机。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特点,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放心态。当别人分享观点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反对,而是有意思,能详细说说吗。这种姿态带来的不仅是更多信息,更是人脉和机会。举个例子,马云早期推广电子商务时,多少人说他是骗子,说网上购物不可能成功。#婚姻 #家庭 #情感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