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法考·刑法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 关于法考犯罪构成体系的说明 ——请26级考生同学放心 柏浪涛 1.苏联版原汁原味四要件体系,不能顺畅解决“10岁狗蛋犯罪,老大爷望风”的案件。这是其唯一bug。 2.中国化、改良版四要件体系能够顺畅解决这个问题,堵上了这个bug。 3.改良版四要件的内核理念和两阶层体系、三阶层体系是一样的,也即,判断犯罪,都是先看有没有制造违法事实,再看能不能谴责行为人。所以,不存在换脑、换思维的问题。学了两阶层体系的同学,再学改良版四要件体系,实际上是降低难度了、降低复杂度了。这点还请放心。 4. 2026年度之所以采取改良版四要件体系,主要是考虑: (1)刑法学科一直很撕裂,这种长期撕裂局面会给考生增加不必要的焦虑和无所适从。为了弥补裂痕、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考生焦虑,所以采取改良版四要件体系。总之,这是为了促进刑法职业共同体的一种努力。 (2)25年上半年马工程会议的精神不是休克式突然大改,而是渐进式改良。所以,对25年考试没有影响,这一点从考题已经能证明。 不过,对26年会有影响,但影响主要在于指导思想和框架体系,也即要探索建立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影响不在于具体知识点,由于命题组老师、官方九大本教材主要作者没变,所以具体考点、观点不会变。这一点也请大家放心。 #法律 #法考 #法考客观题 #刑法 #柏浪涛
00:00 / 3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刑法体系与刑罚种类:法律威严的双重呈现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核心法律,它通过明确犯罪构成与刑罚种类,构建起严密的法律威慑体系。我国现行刑法以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基石,历经多次修正完善,形成了普通与特别相结合的体系,刑罚种类分为主刑与附加刑,彰显“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普通与特别:刑法体系的双重架构 普通刑法以刑法典为核心,系统规定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及刑罚适用原则。其总则确立了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罪责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分则按犯罪客体划分十大类罪名,如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例如,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明确了量刑标准。 特别刑法则针对特定领域或群体制定,包含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单行刑法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如《海关法》中的走私罪条款。它们具有特定适用性,如军人犯罪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处罚。 主刑与附加刑:刑罚种类的协同体系 我国刑法规定了五种主刑,按严厉程度递进排列。管制对罪行较轻者不予关押,但限制自由并实行社区矫正;拘役短期剥夺自由,就近执行劳动改造;有期徒刑适用广泛,期限为六个月至十五年;无期徒刑剥夺终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死刑包括立即执行与缓期二年执行,死缓考验期内若无故意犯罪可减刑。 附加刑可独立或附加主刑适用,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罚金针对经济犯罪,剥夺政治权利可限制选举权等权利,没收财产强制收归犯罪分子财产,驱逐出境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例如,贪污罪中可并处没收财产,非法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的外国犯罪者可驱逐出境。 刑罚功能:从个案到社会的综合效应 在个案中,刑罚精准打击犯罪并教育改造犯罪者。如某诈骗案,被告人骗取20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罚金五十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实现惩罚、剥夺再犯能力与恢复被害者损失的多重功能。 在社会层面,刑罚形成威慑预防效应。醉驾入刑后,全国酒驾醉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下降。同时,社区矫正制度推广,如管制刑的社区执行,促进犯罪者回归社会,实现秩序重建。 我国刑法体系以主刑与附加刑为支柱,普通与特别刑法协同,构建起覆盖各类犯罪的制裁网络。随着社会发展,刑法不断修正完善,未来将更注重人权保障与科技适应,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推动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7: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2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