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6
2025年11月5日,丰沙铁路纪念碑落成之后69年,第一次来了打着旗帜的铁道兵老兵。丰沙铁路由原铁八师修建,在修建丰沙铁路的过程中,集体转业,改编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这是一只红四方面军留下的老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 丰沙铁路全长105公里,穿越太行山余脉,工程非常艰巨。1952年开始建设,1955年7月1日建成通车,牺牲了108人,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1956年立此纪念碑,碑底记录了108位烈士的名字。 由于碑底面积太小,只有名字,没有原籍、牺牲时间和安葬地信息。 这108位烈士从革命战争中走来,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倒在了新中国建设初期的铁路上!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原籍,他们的亲人也不知道他们牺牲在何方,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纪念碑! 原本高坡上的烈士纪念碑,紧邻铁路,路过的列车可以瞻仰烈士纪念碑;地势开阔,烈士们可以眺望永定河铁路大桥,可以回望故乡。 但是,之后这里被民宅包围,列车不能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再也不能回望故乡! 更加遗憾的是,69年来,这座纪念碑没有得到任何保护,纪念碑底座上的烈士名字已经风化。幸亏2022年11月1日,我用水湿法使得名字显现,拍照放大,经过文物专家识别,做成精装书,送给了琉璃渠村委会和门头沟区文史馆。 更加更加遗憾的是,过去这里有小围栏围住,有琉璃渠小学爱国主义基地的牌子。现在,小围栏没有了,小学爱国主义基地的牌子没有了,纪念碑被居民的堆放杂物和摩托车包围! 这里是北京!现在是2025年,已经有了革命文物保护法!
00:00 / 1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2025年11月3日,俄乌在顿涅茨克州红军城(别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决战进入白热化。此地作为顿巴斯核心交通枢纽,俄军17万兵力与乌军13万守军在此对峙,普京下令中旬前夺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临指挥。 俄军以钳形攻势围堵,切断多条补给线,城内俄军渗透小组与乌军逐街争夺;乌军派1.6万预备队增援,“亚速第一军”在城北反包围俄军3个突出部并歼灭1个。截至当日,俄军仍控制七成城区,乌军依托工业区顽强抵抗,双方互断后勤,战局陷入“窒息式”僵局,暂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突破。2025年11月3日,俄乌在顿涅茨克州红军城(别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决战进入白热化。此地作为顿巴斯核心交通枢纽,俄军17万兵力与乌军13万守军在此对峙,普京下令中旬前夺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临指挥。 俄军以钳形攻势围堵,切断多条补给线,城内俄军渗透小组与乌军逐街争夺;乌军派1.6万预备队增援,“亚速第一军”在城北反包围俄军3个突出部并歼灭1个。截至当日,俄军仍控制七成城区,乌军依托工业区顽强抵抗,双方互断后勤,战局陷入“窒息式”僵局,暂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突破。2025年11月3日,俄乌在顿涅茨克州红军城(别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决战进入白热化。此地作为顿巴斯核心交通枢纽,俄军17万兵力与乌军13万守军在此对峙,普京下令中旬前夺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临指挥。 俄军以钳形攻势围堵,切断多条补给线,城内俄军渗透小组与乌军逐街争夺;乌军派1.6万预备队增援,“亚速第一军”在城北反包围俄军3个突出部并歼灭1个。截至当日,俄军仍控制七成城区,乌军依托工业区顽强抵抗,双方互断后勤,战局陷入“窒息式”僵局,暂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突破。2025年11月3日,俄乌在顿涅茨克州红军城(别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决战进入白热化。此地作为顿巴斯核心交通枢纽,俄军17万兵力与乌军13万守军在此对峙,普京下令中旬前夺城,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临指挥。 俄军以钳形攻势围堵,切断多条补给线,城内俄军渗透小组与乌军逐街争夺;乌军派1.6万预备队增援,“亚速第一军”在城北反包围俄军3个突出部并歼灭1个。截至当日,俄军仍控制七成城区,乌军依托工业区顽强抵抗,双方互断后勤,战局陷入“窒息式”僵局,暂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突破。 #俄乌冲突#红军城争夺战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老山爱心志愿者陈女士,于2025年10月26日前往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并为第54位烈士送饭,这位烈士是来自四川巴中的马君援烈士。他牺牲时年仅17周岁,被追记二等功! 先来看陈女士在社交媒体的发文: 看望第54位烈士叔叔💗 17岁,那是一张格外稚嫩的脸庞,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再看资料介绍: 马君援是四川省巴中县人,1963年7月12日出生,初中文化,汉族。他是35215部队72分队战士、共青团员。1981年1月入伍,同年5月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扣林山作战中,马君援所在部队向越军发起攻击,他和战友们先后歼灭多名越军,炸毁越军多个屯兵洞。他自己多处负伤,却仍带伤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17周岁。战后,马君援被追记二等功,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第二台37号墓。 马君援与我同年入伍,不过他比我小1岁,当兵仅5个月就在作战中牺牲。他所在的巴中县与我们平昌县相邻,原来的巴中县如今分为巴州区与恩阳区,和我们平昌县等都归四川省巴中市管辖,不知马君援烈士家如今属于哪个区? 据战友介绍,马君援烈士牺牲40年后,他的两个姐姐马君丽和马君霞前往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为弟弟扫墓。此前,母亲已经去世,两个姐姐面对弟弟冰冷的墓碑,一边擦拭一边痛哭,告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和母亲最后的牵挂。 战友跟我说,实际上马君援是在营救连长时壮烈牺牲的。当年云南边防部队在巴中征兵,马君援年龄尚小,却强烈要求当兵。他的大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曾担任四川省劳动模范的母亲雒登映把他叫到大爹画像下,教育他不要给烈士家庭抹黑。他虽牺牲了,但也为烈士家庭增添了光彩,母亲既悲痛又自豪。地方政府和部队到家慰问时,关切询问雒妈妈有何要求,可雒妈妈从未向组织和部队提过要求,她总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把伤残战士安顿好就行! 如今,雒妈妈已去世几年,但她支持儿子、支持部队的胸怀,和儿子的英雄事迹一样,仍在当地广泛传颂! 烈士英灵不朽,烈士妈妈的崇高精神也将继续影响后人! #老山英烈# #致敬老山英雄# #老山前线的战友# #老山参战老兵#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