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成熟,是找回遗失的童心 小时候总盼着长大,以为成熟是褪去天真、变得世故。直到走过半生才发现,成熟的真相藏着反转——它不是告别天真,而是历经千帆后,重新找回那份纯粹。 每个孩子降生时,都带着未经世事的澄澈。眼睛里装着对世界的好奇,心里满是不掺杂质的热爱,那是最本真的生命状态。可慢慢长大,社会这套“成长体系”开始发力:学校教我们按标准答案思考,规则要求我们循规蹈矩,世俗观念告诉我们“懂事”才是美德。 我们被塑造成知识导向的“合格公民”,却悄悄弄丢了心的感知。我们学会用头脑权衡利弊,却忘了用心感受温暖;习惯了用规则约束言行,却淡忘了对世界的善意。社会不喜欢“多愁善感”,不推崇纯粹的爱,因为心的自由,会打破既定的框架。 但成熟从不是被磨平棱角的世故。真正的成熟,是看清了世界的复杂后,依然选择纯粹;是经历过人心险恶后,仍旧保留善意。就像历经风雨的老树,根系深深扎根土壤,枝头却依然能开出单纯的花。 这份成熟的天真,和孩童的懵懂截然不同。它带着清醒的觉知,知道社会的规则却不被束缚,懂得人心的复杂却不随波逐流。我们不再让头脑主宰一切,而是让它成为服务于心的工具;我们学会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在复杂中坚守本真。 这是一场灵性的重生。我们以新奇的双眼重看世界,以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在纯粹中触摸生命的本质。不再被焦虑裹挟,不再为名利所累,活得自由而通透。 原来最好的成长,是兜兜转转后找回最初的自己。愿我们都能在岁月里修炼成这样的“成熟者”,带着清醒的天真,温暖地活着,不负时光,不负本心。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音离畅1周前
最著名的长不大的孩子,却讲着最残酷的真相!🕊️你会飞吗?只有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才能飞。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有飞行能力,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不再会飞,即便曾经飞过,也不相信自己真会飞。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个仙子,当孩子长大说“我不信仙子”,就有一个仙子在某处落下来死掉,所以仙子往往年轻,不过也不必担心,新仙子会不断诞生。当一个婴孩第一次笑出声,笑碎裂成百万片向四处蹦跳,仙子便由此而来。 📚《彼得·潘》作为经典著作,给无数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故事充满童趣,猜中孩子心声,解答孩子困扰。 👦故事里,彼得·潘突然闯入温迪家,逃跑时被窗户夹断影子,回去寻找时结识了温迪和她的弟弟约翰、迈克尔。彼得·潘教会他们飞行,带他们去了永无乡,那里有走失小孩、海盗、印第安人和仙子。 🙅永无乡的孩子们和彼得·潘一样不想长大,不喜欢被父母安排生活,所以来到这里。他们需要妈妈照顾,彼得·潘不喜欢大人,便找来善良的温迪,温迪答应做他们的妈妈,孩子们开心不已。 🏠孩子们住在从树洞通往地下的房子里,小蘑菇是凳子,每天砍平的树桩是桌子。树洞依孩子体型选,孩子若多吃长大就无法住进去,所以必须控制饮食,也就没法长大。若长大就会因意外或强制被“杀死”,仔细想想,这或许是离开永无乡去现实世界长大。 👗温迪每天忙着给孩子们补衣服袜子,照顾饮食起居。故事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述母亲辛劳,海盗式说教很有趣,他们要做有毒蛋糕抓小孩,因为妈妈不在没人制止。为保护孩子,彼得·潘和众人击退海盗。 📖小时候读故事被奇妙情节吸引,如今再读,发现不愿遵守秩序的孩子在永无岛也得遵守规则,否则会无家可住或死去,这是写给孩子面对规则的启蒙,也是现实写照。即使远离纷争,这里也有秩序,要面对坏人侵扰,必须勇敢。 👩结局温迪和弟弟们回家,选择正常长大,彼得·潘虽不舍,但无法面对温迪父母期盼的眼神。他们约定温迪每年去永无乡小住打扫。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见面越来越少,再见时彼得·潘依旧,温迪已有女儿,他哭了,因为没人能永远当小孩子。 👧乐观的他很快找到新伙伴,带着温迪女儿简学会飞,等简长大,又带简的女儿去永无乡,故事无穷延伸。这是生命轮回,也是童年逝去的无奈。 🖼️后浪插图版用精美藏书票、彩色插图呈现经典故事,唤起纯真,让我们学会乐观生活、尊重母亲、感恩、保护同伴、长大。#每日推荐 #后浪插图经典系列 #彼得潘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