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6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8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3
《成语哥说神话|第010说:鱼龙变化》 鱼龙变化,字面意思是指鱼变化为龙,用来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出自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意思是: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我不在乎;从鱼到龙的形态变化,我不在乎;因为我正置身于超脱尘世理想国——华胥国。刘克庄用淡然的语气,不经意间表明了生物演化的真谛。 作为众鳞之长,龙的原型主要源自水生生物,比如鱼和蜗牛。鱼,象征着伏羲,即鱼凫[fú]。蜗牛,有人认为也代表着女娲。女娲,则和蚕丛有着一定的关联。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的突出眼睛特征,也被推测与蚕丛亦或与蜗牛相关。在《管子·水地》中记载:“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进一步印证了鱼、蚕、龙之间的不解之缘。 关于生命的起源,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索性我们就宏观一点,用所谓的宇宙视角来探究一番。作为一个运动综合体,宇宙大爆炸之后,产生了各种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在经过了各种宇宙射线的辐射后,就筛选或者是孕育出了具有生命特征的一些物质。地球诞生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也就有了一些具有生命潜能的原始物质。仔细想想,这种物质好像也可以理解为天外来物。 据说因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就会产生新物种。经历了开天辟地,原始的生命物质就生成了细胞。经历了太一生水,细胞就变成了浮游生物。经历了皮糙肉厚,浮游生物迎来了奇迹,变成了有脊梁的鱼类。尽管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但是鱼却为未来的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做好了营养的储备。经历了沧海桑田,随着生命之源的花边,部分鱼儿就选择了上岸。经历了鱼龙变化,爬行类动物就出现。经历了鲲鹏之变,有翼的鸟类和吃奶的哺乳动物,就分别上天入地,占领了生存的高地。六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共祖出。一千四百万年前,人科拥有了共同祖先。两百万年前,人属拥有共同的祖先。十万年前,智人物种基本定型,和其他人属物种长期共存。 因为万物同源,所以万物共祖。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人类。研究生物最远共祖,是人类的共同课题。同一个人类,不同的文化。而人和动物的显著区别,也不是生物意义上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区别。我们追本溯源的目的,其实是寻求文化意义上的最远共祖。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不离于宗,谓之天人。#成语 #神话 #成语哥
00:00 / 1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