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临床经验:拒绝无效卧床.腰突自救指南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及相关阶段治疗思路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西医强调卧床休息3个月或至少1个月,或者把这个水肿减下来。在一定程度上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过分消极。 这一阶段存在水肿,从中医角度来看,此处的问题实际是存在脾虚水湿或肾虚水泛的情况,具体因人而异。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健脾利水、通调三焦即可,并非需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因为在卧床过程中,容易出现废用性的肌肉萎缩,导致肌肉薄弱,反而会让症状更难恢复。当然,急性期适当卧床三两天还是有必要的,目的是缓解急性期的渗出压迫,再配合中医的利水方法,这便是我们对急性期水肿的认识。 第二个方面是对疼痛本身的认识。西医认为,这种疼痛是由于压迫了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同时局部还存在张力性压力升高的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刺络放血和火针治疗,既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减压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放射性疼痛的问题。西医认为这是压迫坐骨神经所致,但中医并没有坐骨神经的概念,中医只有足太阳膀胱经的概念。虽然膀胱经的功能能概括相关作用,但当膀胱经相关区域出现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这类病症时,应运用经筋理论来解释。经筋理论实际上涵盖了西医所说的筋膜链现象、坐骨神经压迫现象,以及局部肌肉痉挛、僵硬等病理表现。借助经筋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通过疏解的方式缓解症状,可见经筋理论在这类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过上述这些治疗思路主要适用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从远期调理来看,应适当进行疏肝健脾或柔筋壮骨调理。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所以调理需以肝脾为中心,同时运动也是壮骨柔筋的好选择,还可适当配合使用一些具有柔筋壮骨功效的中药。此外,脾俞、肾俞、肝俞等穴位的相关治疗也十分重要,到了这个阶段,治疗就已进入扶正期,主要针对亚急性期进行调理。 即便到了缓解期,也不能放松警惕。缓解期通常需要连续治疗三个月,若急性期再次发作,则需随时治疗。若并非急性期,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一次,患者发作时的症状通常能缓解一半,甚至可保持几年不复发。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患者切忌久坐。 #腰椎间盘突出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8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8: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