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徐伟忠2月前
揭秘植物的氧伤害危机 氧气也会“发脾气”?揭秘植物的氧伤害危机 提到植物和氧气,很多人会觉得“氧越多越好”——比如水培植物确实需要充足的溶解氧。但你知道吗?在植物生长的空间环境里,氧气浓度过高反而会“伤害”植物,这就是我们要聊的“氧伤害学说”。 氧气对植物来说是“生存必需品”,可它在参与植物新陈代谢时,会变成性质活泼、氧化力极强的“活性氧”。正常情况下,植物有一套“自我保护系统”:体内的CAT、SOD等酶能及时清除活性氧,让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平衡,不会伤害植物。但一旦遇到高温、干旱等逆境,植物的氧代谢就会“乱套”——活性氧产生得更快,而清除系统“忙不过来”,活性氧不断积累,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受损,严重时甚至会死亡。 活性氧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和线粒体(负责能量代谢)中产生,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有4个方面: 1. 破坏细胞结构:比如水稻芽鞘的线粒体,在高氧环境中培养3天,就会出现肿胀、内部结构残缺,部分线粒体甚至只剩不完整的外膜,彻底失去“供能”能力。 2. 抑制生长发育:实验显示,以空气中20%的氧浓度为对照(幼苗生长量100%),当氧浓度升到40%、60%、80%时,水稻幼苗的生长量会骤降到83%、66%、25%,而且根部对高氧更敏感,受害更严重。 3. 引发膜脂过氧化:植物细胞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在活性氧的“攻击”下发生过氧化反应,就像油脂变质一样,让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无法运输物质。 4. 损伤生物大分子:活性氧会破坏蛋白质、核酸等关键物质,比如让酶失活、导致DNA结构损伤,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 不过,活性氧并非“一无是处”。适量的活性氧对植物也有好处:它能参与细胞间的代谢传递,帮助植物抵抗病菌入侵,还能参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的合成,甚至能调节过剩的光能,避免光合作用系统被“灼伤”。 所以,氧气对植物而言是“双刃剑”——既不能缺,也不能多。了解植物的氧伤害机制,能帮我们更好地调控种植环境,比如避免密闭空间里氧浓度过高,让植物在“舒适”的氧环境中健康生长。#徐伟忠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