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9: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3
00:00 / 06: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5: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8: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
00:00 / 08: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郑成功于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正式收复台湾,不仅结束了荷兰对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还奠定了台湾与大陆深厚的历史联系,是中国古代反殖民斗争的重要胜利。 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趁明朝海防空虚,侵占台湾南部(今台南一带),后逐步扩展势力范围,在台湾建立殖民据点(如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对台湾民众进行经济掠夺和宗教压迫。 郑成功(本名郑森,南明赐姓“朱”,故称“国姓爷”)是明末清初抗清主力,长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1659年抗清失利后,面临清军围剿、根据地缩小的困境,急需寻找新的战略基地;同时,台湾作为大陆东南沿海屏障,且与金门、厦门隔海相望,成为郑成功的重要目标。 荷兰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引发台湾各族民众多次起义(如1652年郭怀一领导的起义),虽遭镇压,但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提供了民心基础。 1661年4月,郑成功亲率2.5万大军、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避开荷兰守军主力,趁涨潮之际突破鹿耳门水道(今台南安平港附近),顺利在台江内海登陆,迅速控制台湾南部沿海要地。 郑成功军队登陆后,首先进攻普罗民遮城(今台南赤嵌楼),荷兰守军因兵力薄弱、水源被切断,仅抵抗数日便投降;随后,郑军转而包围荷兰殖民者的核心据点——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采取“长期围困”策略,切断城内补给。 1661年7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派遣援军抵达台湾,郑成功率军迎击,在海上击败荷兰舰队,彻底断绝热兰遮城的外援。 经过近10个月的围困,热兰遮城荷兰守军弹尽粮绝、士气崩溃。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署投降协议,率领残余殖民者撤离台湾,荷兰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驱逐西方殖民者的战争,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也为近代反殖民斗争提供了范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推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组织大陆民众向台湾移民(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手工业技艺),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使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更加稳固。 台湾成为郑成功及其后代的抗清基地,延续了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直至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