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五种需求: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借助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工作、职业和事业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很多人上班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支付房租、解决温饱,这对应的是生理与安全需求。他们对工作的期待不外乎“离家近、事少、钱多”,快乐源自于下班和工资到账的日子,缺乏长期规划与自我反思。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工作”。 而当工作上升为“职业”,人们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衣食无缺,小富即安。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归属与社会认可。他们不再被动完成任务,而是主动思考、预见需求,体现出专业素养与价值追求。职业满足的,是归属与尊重的需要。 更高一层是“事业”。这已不仅是一份差事,而是为实现理想甘愿付出一生的追求。事业驱动力来自自我实现的内在渴望,金钱、地位不再是目标。那些卓越的企业家,看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长远发展与整体价值,他们追求能力提升、使命达成,活出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简单来说:今天做完明天还得做,是工作;今天做完明天还想做,是事业。虽一字之差,热情与动力天差地别。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活着而工作,那生活必将是一个囚笼。我们每天的奋斗目标也许是为了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不过是从小囚笼换成了大囚笼而已。本质未变。反观白求恩,他放弃优渥生活,将救死扶伤作为毕生事业,甚至献出生命——他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把工作当做事业,把利他当做毕生追求的目标,把奉献当做体现存在价值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读后感 #读书笔记#读书成长#职业规划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在NPD的家庭当中 理想的儿媳妇是什么样 NPD家庭的核心需求是满足自身自恋与控制欲,其眼中理想的儿媳妇本质是“高价值且可操控的工具人”,具体会有这些特点:第一高价值的“门面担当”:得有出众外形、体面工作或优秀能力,能带出去社交撑场面,让家人在亲友面前有面子。但这份优秀要可控,不能盖过家里NPD成员的光芒,否则会遭打压。第二无底线的“供养者”:物质上要能赚钱养家、分担家庭开支,甚至承担房车等大额支出;生活上要包揽家务、无微不至照顾配偶和公婆,独自把孩子带好,还得孝顺公婆,成为家庭事务的全能操盘手,且不能对付出提回报。第三绝对顺从的“附属品”: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听从NPD家人的安排,不管是育儿方式、职业选择还是消费习惯,都不能提出异议。即便受了委屈也得默默忍受,不能抱怨,更不能挑战他们的权威。第四专属的“情绪容器”:要时刻崇拜、赞美家里的NPD成员,满足他们的自恋心理。当他们情绪不佳时,得及时安慰、哄劝,接住所有负面情绪,哪怕被迁怒攻击,也不能有情绪反抗,还要通过自身情绪波动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第五边界模糊的“包容者”:要接受NPD家庭的双重标准,比如家人可自由社交,自己却要保持绝对忠诚。同时默许他们过度干涉自己的小家庭,对他们随意插手生活、挑拨关系等行为,不能有任何抵触。#NPD #npd家庭 #控制欲 #实话实说大实话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