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树G1和特斯拉擎天柱来一场八角笼对决谁会被KO呢? #宇树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 #人型机器人 #机器人打架 #宇树G1 宇树G1与特斯拉擎天柱均采用全电驱关节设计,但路线取向存在明显差异。宇树G1继承了其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高动态控制经验,核心动作元件是一体化关节驱动模组,将电机、减速器和驱动板紧密封装,注重轻量与响应速度。其下肢关节扭矩储备较高,支撑快速步行、跳跃与动态平衡调整,可在被外力推撞时迅速重心补偿,这使其具备更运动型的机械特性。关节控制中加入力矩传感反馈,使其在落地和转移动作中展现出柔顺感,而非僵硬的工业机械风格。G1行走速度接近2m/s,动作节奏快,擅长在复杂地形中保持敏捷机动能力,上肢虽结构简洁,但配合视觉系统可完成基础抓取与交互动作,更适合作为高机动研究平台。 相比之下,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更强调结构完整度与类人化关节配置。其关节执行器参考汽车级平台制造理念,统一标准化零件规格,便于量产与维护。Optimus全身约28个自由度,特别强调手部动作元件的精细化,每个手指均具备独立关节驱动,可进行分指抓握与力度调节,目标是实现工业协作与装配类型动作。特斯拉在关节中引入力控算法,使机器人能通过传感反馈判断是否夹持住物体,从而在搬运、拧紧或递送任务中展现类似工人操作的精度。在行走能力上,Optimus步态稳健但节奏偏缓,以能耗控制与长时间稳定运行为优先目标,姿态控制基于同源于自动驾驶的感知与路径规划系统,强调安全与环境适应而非极限速度。 整体来看,G1偏“敏捷与动态性能”,动作元件设计紧凑直接,适合展示机器人运动极限;Optimus则偏“实用与人机协作”,动作系统模块化程度高,强调抓取能力和长时间任务执行。前者像是“机器人运动员”,后者更像“未来工厂工人”。两者在动作元件设计逻辑上的差异,正体现了一个偏开放研究平台,一个偏产业落地路径的思路分歧。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