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 孔子吃饭的讲究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这里讲了八种孔子不吃的情况。我们先把这一段整体朗读一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那么孔子喜欢吃的是什么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谓厌就是讨厌。所谓不厌呢,就是不嫌弃。孔子说:吃的东西要越精细越好。那个米啊,要舂得干干净净的;那个肉啊,要切得细细的,薄薄的。变质、变味了东西是不吃的。鱼啊、肉啊,腐烂了是不吃的。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孔子那个时候,饮食就讲究色香味俱全。一盘菜端上来,色相不太好的,不吃;色恶è,不食;气味闻起来不太好的,不吃;臭xiù恶è,不食;烹饪得不好的,不吃。比如说,夹生饭,不吃。失饪rèn,不食;吃饭呢,还要特别讲究定时吃,按时吃饭,叫做不时,不食。到吃饭的时候了,一定要吃饭;没到吃饭的时候,不要乱吃;割不正,不食。我想意思大概是,吃骨头的时候,要注意吃相。要切得好好的。不能像狗子啃骨头一样,伸着脖子一顿乱咬,不文雅嘛!所以吃肉是很讲究的。肉食啊,要么在做的时候,放点酱料;要么在吃的时候,蘸点酱料。一则是调味,一则是利于消化。不得其酱,不食。这是人的专利。你看畜生,他哪里懂得吃肉还要酱料的。而且吃肉要注意饭菜的搭配。我们中国人吃饭是一口饭一口菜。这是一阴一阳,阴阳搭配。不能觉得肉好吃,光吃肉不吃饭。这叫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xì;喝酒也是一个道理。酒肉虽美,也最难消化。要适可而止。否则醉酒伤身。有的人喝醉了,吐起来,恨不得能把肠胃给翻过来。好酒好肉白吃了。还折磨了身体。其实能吐出来,还算好的。如果吐不出来,五脏六腑就有得受了。那不是在享受,那是在摧残!所以论语这里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当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应酬的,另当别论!最后两点,沽酒市脯fǔ,不食。意思是说,外面卖的酒肉,不一定新鲜干净,他是不吃的。这是古代贵族的讲究;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说像生姜这样的小菜、开胃菜,是要有的,但是不能多吃。#每天跟我涨知识说天下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1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1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鲁菜:老大哥的烟火底气 说鲁菜是八大菜系里的“老大哥”,没人敢不服。这菜系从先秦就有模样,孔夫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简直是给鲁菜写的说明书。你要是以为鲁菜只有“高大上”,那就错了——它既能在国宴上撑场面,也能在街头巷尾接地气,就像山东人,既有豪爽劲儿,又藏着细腻心思。 鲁菜的“讲究”藏在细节里。就拿葱烧海参来说,海参得选渤海湾的刺参,泡发时不能沾一点油星,泡三天才能泡出Q弹的口感;大葱得用章丘大葱,葱白粗得像小孩胳膊,炸到金黄出香,再和海参一起煨。这道菜看着简单,其实海参要吸足葱香,葱要染上海参的鲜,少一步火候都不对。还有九转大肠,老厨师做这菜得“九转”——先煮去血水,再炸到外皮微皱,接着用酱油、糖、醋、料酒慢慢煨,最后收汤时要转着锅让每块大肠都挂上汁。吃的时候先酸后甜,再尝到咸香,最后回一点辣,难怪老辈人说“吃这菜得闭着眼品,不然对不起厨子的功夫”。 但鲁菜从不是“老古董”。山东人把鲁菜的底子玩出了新花样:淄博烧烤用小饼卷一切,其实是鲁菜“卷饼”吃法的年轻化;黄焖鸡米饭能火遍全国,靠的是鲁菜“焖烧”技法——鸡肉先炒出油脂,再加香菇、青椒焖到软烂,汤汁能挂在米饭上。就连济南的甜沫,看着是杂粮糊糊,其实是用小米面、菠菜、豆腐泡熬的,喝着鲜爽,配油旋刚好;临沂的糁汤更绝,用老母鸡、牛肉熬汤,冲鸡蛋时得边倒边搅,最后撒上香菜、胡椒,冬天喝一碗,浑身都暖透。 现在“好客山东”的文旅风正热,不少人专门去博山吃“四四席”——四冷菜、四热炒、四大件、四饭菜,每道菜都有讲究,比如豆腐箱子要把豆腐挖空,填上肉馅蒸,咬开能爆汁。其实鲁菜的底气从来不是排场,而是能把简单食材做出花样的本事——就像山东人,实在里藏着智慧。 #山东 #鲁菜 #八大菜系 #美食 #涨知识 @抖音创作小助手 @DOU+小助手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