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1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2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4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龙虎山游记》 清晨七点半,龙虎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尚沐浴在薄雾中。"仙境龙虎山"石刻前,我借着自拍杆将青黛色的山门收入镜头。美团上订票,老人票需145元,含门票、观光车与竹筏,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去,倒是省去排队购票的麻烦。 乘观光车至浴仙池,但见晨露未晞,栈道入口的紫藤垂珠欲滴。踏上高空栈道时,铁索桥微微晃动,玻璃栈道透出百米之下的深谷。抓紧扶手缓步前行,忽见前方山岩开裂处,一尊天然石象垂鼻饮涧——这便是象鼻山了。六十余米的石象浑然天成,岩脉褶皱如象皮纹理,垂鼻与山体间的拱洞恰成月门。阳光穿过竹海洒在石象背上,惊起数只白鹭绕飞,恍若仙人坐骑苏醒。 距桃花洲升棺表演尚早,便在浮桥闲逛。十元泡开的方便面热气蒸腾,配着六元一根的烤肠,倒成了临水野趣。正午钟响,河面突然升起三道水柱,白衣表演者踩着三十米高的水龙腾空翻转。未及喝彩,崖壁已传来锣鼓声。但见峭壁垂下绳索,黄衣人如猿猴攀援,将棺木缓缓提升。棺木入洞时爆竹齐鸣,两岸观众纷纷鼓掌喝彩——原来这"升棺"谐音"升官",寄托着千古祈愿。 无蚁村村口的老妪说,因村中遍植香樟,蚊蚁绝迹,三十余户人家以采药制香为生。花三元买下三个柿子,橙红的果肉沁着山泉的甘甜。竹筏码头的老船工撑篙离岸,清冽泸溪河顿时碎成万千银鳞。水草间游鱼可数,忽有白鹭掠水,惊起满河星子。船工指向西岸仙岩:"看那悬棺洞窟,距今已二千六百年。"竹筏过处,二十四峰倒影流转,果真应了"一条涧水流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古诗。 由于竹筏又把我送到桃花洲,我有了二探升棺表演的机会,我特意挤到崖下最佳观景点。但见表演者赤足踏在绝壁凿痕上,腰间绳索与崖顶辘轳协同运作。当棺木升至半空突然旋转,观众惊呼声中,表演者一个鹞子翻身稳稳立定。这次近观才看清,棺木入洞后还需用木桩固定,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下午三点多钟访正一观,天师结灶炼丹的传说犹在耳畔。转往上清古镇时,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天师府门前的千年罗汉松擎天如盖,府内九龙照壁隐现道家玄机。在法坛大殿驻足时,忽闻钟磬声穿堂而过,檐角铜铃应和,仿佛历代天师仍在默诵《道德真经》。 暮色初合时乘末班观光车离去,回望群峰如道经中隐现的篆文。这一日遍历丹山碧水,既见天地造化之奇,又感人文传承之重,方知"仙境"二字不虚。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2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