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7: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1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8: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极刑录:商朝剔刳执行全过程 商纣酷刑:神权下的暴政实录 在商朝末年,有一种刑罚能让受刑者承受长达12小时的极致痛苦,这就是商纣王发明的“刳剔刑”。 商纣王以层出不穷的酷刑闻名史册。《尚书》记载他“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八个字道尽其残忍本性。刳剔刑作为商代最严酷的刑罚,行刑多在宫门广场或集市。刑台高约三尺,刻满饕餮纹饰,受刑者被剥去衣物,以特定姿势束缚其上。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一次行刑需配备青铜刀、锯、凿等20余种刑具。行刑前还要举行隆重祭祀。刽子手先用特制青铜弯刀从胸骨下端沿腹部中线剖开,这个过程要避开主要血管,确保受刑者保持清醒。《尚书》记载,仅剖开腹腔就需半个时辰,刽子手需逐层剖开组织,最终暴露出完整内脏。 随后进入剔骨阶段。刽子手按严格顺序操作:先锁骨、肩胛骨,再肋骨,最后四肢骨骼。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的顺序,与安阳殷墟祭祀坑中出土的缺少特定骨骼的人骨完全吻合。整个行刑通常持续六个时辰,最熟练的刽子手能在取出30余块骨骼后,仍让受刑者保持生命体征。这种技艺需要世代传承。 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甲骨记载,某次行刑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对不同受刑者还有特殊变化:对孕妇,刽子手会先取出胎儿;对贵族则刻意放慢速度,以延长痛苦。《史记》记载,纣王曾刳剔者数十人,包括直言进谏的大臣和战败被俘的首领。 商代刑具已高度专业化。考古发现,“启胸刀”用于剖开胸腔,“离骨凿”用于分离骨骼。部分高级刑具还镶嵌玉石装饰。这些工具不仅用于行刑,更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刑时,巫师会在旁念诵咒语,祈求神灵接受祭品。受刑者的骨骼取出后,常被用作占卜材料,或供奉在宗庙中。 甲骨文记载,某次重要祭祀曾一次性处决99人。随着商朝灭亡,周武王在《牧誓》中特别列举“刳剔孕妇”的暴行。周朝建立后,这种极端刑罚逐渐被废除,但其影响长久留存。殷墟遗址中那些被肢解的骸骨,至今仍在诉说着那段血腥历史。 从文献记载到考古发现,刳剔刑的残酷本质清晰可见。它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残。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当权力失去约束,当法律沦为工具,暴政的阴影就会笼罩整个文明。以史为鉴,方……#死刑#酷刑#剔刳 #刑罚 #法律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