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为什么从来不教人情世故,光教知识,学了一堆的知识却不会做人,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学校一直在身体力行的教,只不过学生悟性不行,没悟出来 很多人是在离开校园多年后才恍然大悟:比如领导视察前的校园大扫除,师生列队欢迎的热烈场景;开学典礼上,校长以春光为喻,寄语学子如朝阳般灿烂… 作为学生,你知道在演戏,学校领导也是在演戏(例行公事),来视查的领导也知道演戏。都知道是假的,但都在做,都在配合。为啥? 这就是人情世故。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即便是“演戏”,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学会理解背后的社会规则与人际智慧,而不是沉浸在表面 再看课堂之上,教师强调的分数与解题技巧,是通往高考“关卡”的钥匙。它们更像是游戏中的攻略,帮助玩家顺利通关,但一旦游戏结束,这些攻略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真正的教育,应该超越分数与技巧,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与真理,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游刃有余,而不是仅仅依赖过去的“装备”与“经验” 所以开悟的学生不再拘泥于分数的表象之下。而那些还没有开悟的学生,就是把分数当成真理、知识,要倍加珍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游戏 你如果不了解游戏目的,仅是循规蹈矩,或许一本、211就是你成就的天花板。但一旦开悟了,985的大门也会为你敞开 就跟禅宗一样,没有文字说明,全靠自己去悟。比如书中说“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千变万化。捡一块钱,就不要交了,丢人,警察叔叔还以为遇到个傻子 捡一万元,要看有没有监控,被监控了,那就交钱,没证据,果断黑了,赶紧跑 捡到一百万,就装作看不见,不干我事。目标太大,真拿走了,失主肯定报警,警察一查,肯定出事,钱黑不到,可能名誉也受损,得不偿失 书中写的只是冰山一角,现实情况却又无数种,这些都要你亲自去体味、领悟 谈到“仁义礼智信”,但背后的社会人情,却复杂多变。如果你全照搬书本,恐怕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傻子,不仅难以立足,还可能因触动他人利益而招致非议甚至冲突。但如果对这些美德全部理解反了,偏离正道,就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因此,关键在于“变通”二字,它要求我们在坚守仁义的同时,也要具备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应对的智慧。上一秒做君子,或许下一秒就需要当小人,适时调整自己的立场与行为。靠的就是领悟,这就是教育#认知 #提升自己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9
陈靖3周前
暖心课堂:育人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在教育的花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宛如一盏明灯,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教孩子如何做人。 课堂上,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将做人的道理融入每一个细节。当有同学因小事发生争执,她没有立刻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引导,让孩子们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学会理解与包容。她讲述着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从善良的传递到诚信的坚守,用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品质比成绩更为重要。 这位老师不仅自身充满正能量,还积极传播这份温暖。她将课堂上的这些感人瞬间记录下来,剪辑成视频发布到网络。视频中,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真诚的道歉、温暖的互助,都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心。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点赞留言,称赞老师的用心教育,感慨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未来一定充满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视频,更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它让更多人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灵的滋养。 这位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她播下的善良、诚信、担当的种子,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人生路。这个作品拍的确实很好 也比较真实,现在的老师们 是打着幌子,我的都是挣钱 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少很少,我转发这个视频,#希望大家也为这个老师点赞,鼓励转发
00:00 / 07: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学校无教的知识, 头顶三尺有神明,身体很多操作神。 认为有神或无神,人生路大相径庭。 《让神明画烂功过簿的秀才》 佛教里的神无法主宰人的生死和苦乐,而只是一个执行机构。 每个人的境遇都是被自己的业力牵着走!业力是由自己造作,神也不能干预。 所以,佛法讲无神论就是这个意思。 在清朝有个故事:一个举子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开了春才考,但由于交通不便,远地方的人,在冬天就要出发赴京,才能赶上春天的考期。 这位举子在赴京城的途中,遭遇到大雪封路,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栈里。 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位年轻的寡妇,先生才去世不久。哪知大雪连绵不断,孤男寡女,在客栈里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有了爱欲! 一天晚上,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念头,起身走向老板娘的房间,在他举手敲门前,这个举子想到: “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邪,天庭会把我除名的,回去吧!” 他这边回去了,老板娘那边却起了念头,想去找这位书生。 一出门,心里想到:“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么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 书生的回去以后,又禁不住欲火的煎熬,再次来到寡妇门前。这一次抬手敲了门,但当那个寡妇开门时,书生又转身跑掉,因为他觉得实在不可以这样做! 但是老板娘已经知道书生来敲过她的门,于是也跟过来敲他的门,可是内心又挣扎地告诉自己,不可以失节!就又回去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两三次。最后一次,这个男的起来开了门。两个人在那边半推半就,又想又不敢! 就在这要成不成的时候,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说话:“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画得稀巴烂!” 说完就甩下一个东西来。 他们两个听到这话吓得发抖,赶快捡起来仔细观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是今科状元,犯淫革名,打叉画掉了;一个是守节寡妇,死后升天,现在犯淫,也画掉了。 再往下看,又写“不犯”,勾上去;下面又写“犯”,又画掉,然后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再画掉。 这本功过簿又画又勾,弄得一塌糊涂,连神都生气得破口大骂起来。 据说这个笑话是一件真事,其实真真假假已经不太重要,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示,却需要我们牢记在心! #####家教#传统文化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