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热门 在古希腊有个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擅长雕刻,皮格马利翁对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很失望,接纳不了凡间女子的缺点,决定永不结婚。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雕刻过程中,他把全部的精力、热情和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妻子一样抚爱她、装扮她,并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后来,皮格马利翁向爱神阿芙洛狄忒乞求让雕像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他们最终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期待效应”,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而形成的期望,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的效应。但是我看到的是:皮格马利翁是个极其自恋的完美主义者,病态的掌控欲让他对爱神祈求,他渴望的关系从起点就预设了“她是我完美的造物”而非“她是独立自由人”雕像没有独立思想、没有缺点,完全契合他对“理想伴侣”的所有预设,真正的爱要面对真实:对方的脾气、差异,甚至不完美,而不是爱一个“完全由自己塑造、不会反驳”的影子。可以这么说——他爱的是“自己创造的完美镜像”,本质是自恋的延伸。他没接纳过真实的、有独立意志的人,只沉醉于完全符合自己期待的“作品”,这份“爱”里没有包容、没有妥协,只有对自我需求的满足,本质上来说,他爱的不是雕塑,是自己。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