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圈3周前
东航X上海机场再聚北外滩发布AI客服等成果 10月19日,以“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已连续5年携手承办这一航空业盛会,论坛汇聚近300名全球航空领域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新时代航空发展新趋势、新路径。 论坛上,中国东航发布《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上海机场发布《中转品牌“沪来沪往·适易中转”》,上海市科委、上海机场、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项目》,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2025中国运输机场指数》重磅成果。 本届论坛设置了数字智能与航空文旅融合互动展示环节,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科技赋能出行的最新实践。现场引入多项智慧体验,东航展示“空中丝路”航线网络的数字化可视图景,并发布“数字人—多智能体”建设成果,包括数字客服“东东”和实体机器人“小东”等系列数字人,生动展现AI与航空服务的深度融合。 在下午的航空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东航副总经理万庆朝代表东航发布《东航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东航始终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助力浦东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全国双第一。 在航网建设上,东航2024年以来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今年年底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后,东航将成为中国境内通航六大洲、国际通航点第一的航空公司。 通过创新协作,东航还通过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构建长三角空地一体化出行网络。在提升枢纽中转功能方面,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中国东航 #上海机场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 #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 #新质生产力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南通新机场建设 加速推进 #南通新机场最新消息 南通新机场!加速开工建设! 新年第一天,上海机场集团官微发布:2024上海机场牵头开展《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研究编制,统筹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南通新机场的发展,科学谋划上海多机场体系功能布局。 同时,近期出炉的南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4-2035)文件重点显示,将加快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 并且海门区将依托上海建设第三机场的契机,打造以飞行家乐园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通州区依托上海建设第三机场的契机,在二甲镇推动建设二甲空港小镇,打造航空+旅游的全新产业融合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新机场的相关配套工程——北沿江高铁海门北站,建设也十分顺利,目前所有工程桩已按既定节点完成。2025年,沉潮渐起,饱含期待! 虽然相对于之前计划的开工时间,南通新机场建设节奏已经明显变缓,但好在,近半年来项目的相关消息并没间断,反而很密集! 2024年10月23日,南通交通运输官微发布,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步伐也正在加快推进。 2024年10月22日,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了《南通二次雷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示明确,将在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镇新建一座雷达工程,并且明确该项目的建设将满足南通新机场管制运行需求。 2024年8月7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南通新机场建设的建议,南通新机场临空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研究范围为东北至绕城高速、南至沪陕高速、西至通常高速和228国道一线,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同时间,民航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上海浦东机场扩建以及虹桥机场扩能改造,稳步推进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 2024年7月,南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南通新机场1000kV特高压杆线迁改工程勘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资格后审公告》,招标范围包括南通新机场1000kV特高压杆线迁改工程勘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官方发布文章《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着力建设跨区域多机场体系》,其中提及南通新机场建设推进工作。…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8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3
#国之重器 #厉害了我的国🇨🇳 #祖国强大 #军迷发烧友 #航空 中国三艘航母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以下是它们的辛苦历程介绍: - 辽宁舰:中国的航母梦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707工程”,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1998年,中国购买了乌克兰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船体,在运输过程中,“瓦良格号”遭遇土耳其阻拦,后在希腊的担保下才得以通行,2001年11月在爱琴海又遭遇大风暴,差点搁浅沉没,最终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经过十年的全面改装与系统升级,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 - 山东舰:2017年4月26日,山东舰在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2019年12月17日交付人民海军。作为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的建造标志着中国航母从“改造”迈入“自建”的新阶段。建造过程中,中国科研人员和工人克服了众多技术难题,实现了航母关键技术的全面国产化。 - 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正式下水,它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2024年5月1日,福建舰进行第一次海试,2024年9月,电磁弹射试验画面首次曝光,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福建舰的建造面临着电磁弹射技术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中国科研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和不懈努力,成功攻克这些难题,使中国航母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0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