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9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72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1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40
00:00 / 0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2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2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浅析都摄六根三 2、谁要摄六根? 当然是净业行人,发愿往生者。 当然肯定不是我们这个四大和合的色身去。那是谁去呢? 远公大师云:神识不灭,生死轮回,契入念佛求生西方。对就是“神识”去。 神识,也即《首楞严经》说的“识精”,“精明”。本来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也即唯识学所称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 本来是常住真心(即佛性),因一念妄动,即无明不觉生三细。第一能变而成识精,即阿赖耶识,第二能变为八识之见分,第三能变成八识之相分。而 第七末那识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执前六识的相分为我所。 如这个是我见到的,这个是我听到,这个是我尝到的,这个是我耳朵听闻到的,这个是我鼻子嗅闻到的,这个是我身体接触到的,这个是我想到的等。 还执着于这些个是真实的,忆想分别,爱欲取有,或时有得则为欢喜,或时无得则为伤心,烦恼不止,以苦为乐,故而逐念生死,顺生死流,终轮转六道,无有休止。 是故,是第八识的见分,要摄六根,也即唯识学所说的执见分为“我”的第七末那识,要摄六根,不再向外攀缘六尘,即把相分(我所)摄住。 对于净业行人来说就是摄住在一句六字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或四字“阿弥陀佛” 对,就是这个“我”要摄六根,不再让“我”的六根向外攀缘,背觉合尘。而是让“我”的六根向内安住真如,背尘合觉,故引发自己的真如妙性,这就是始觉智。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45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6
00:00 / 2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