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静心2周前
#日常分享 #每日打卡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 康熙子嗣众多,为了能够继承皇位,相互之间争得你死我活,然而第四子胤禛最终得以脱颖而出,除了他的才华和手腕之外,“父凭子贵”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胤禛其实并没有多大优势,也不是康熙喜欢的类型。然而他有一个让康熙喜欢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弘历。弘历很得康熙喜欢,人长得也是仪表堂堂,《清史稿》中说他“隆准颀身”,身材修长,天庭饱满,长相不俗,简直是帅呆了。再加上弘历谈吐不凡,敏而好学,“过目成诵”,康熙自然“见而钟爱”,喜欢得不得了。于是雍正也就“父因子贵”,当了皇帝。 民间盛传康熙的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后被篡改成“传位于四子",但实际上篡改遗诏是不太可能这样改的。第一,照惯例,诸皇子应称皇第几子,如皇十四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传位于皇第十四子”无法改成“传位于皇第四子”,且当时的“于”字应是繁写。第二,清朝时重要的文件都是满汉双语的,即使汉语的诏书改得了,满文的诏书如何改? 而且,康熙确实非常喜欢孙子弘历。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祖父宠爱,每次围猎,康熙都要带上这位孙儿。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见到弘历的生母,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因此,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而选择孩子的父亲为皇位继承人,顺理成章。乾隆对自己的祖父也非常尊敬,在位六十年退位,就是不想超过康熙。 乾隆下葬的裕陵,立有一块《神功圣德碑》,上面除记录了乾隆一生的文治武功外,对皇位继承问题,也给出了答案。上面说弘历十二岁时,随父亲(雍正)初侍圣祖(康熙),宴于牡丹台,(康熙)一见异之曰“是福过于予”,倍加喜爱,后来便“灼然有太王贻孙之鉴”。“太王贻孙”就是指前面的第一例,周太王喜欢孙子姬昌而传位给季历。这里引用 “太王贻孙”的典故,正是道出了康熙欲立弘历为隔代接班人的思想。 雍正在位虽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开创的基业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为乾隆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史称“康乾盛世”。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