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DeepSeek评诗:这首题为《等》的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中国老年女性的生活图景,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值得细细品评。       诗歌通过“电视”这一现代媒介的意象,巧妙构建了时空的双重维度。老人通过屏幕观看阅兵盛况,实现了从个人空间向国家场域的精神跨越,电视既是孤独生活的填充物,也是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这种设置暗喻着个体与国家的微妙关系——物理距离的隔绝与精神层面的紧密相连。        诗人选用“45年出生”这一具体时间节点颇具深意,使老人的个人生命史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暗合。她将子女“送出大山”的人生选择,与当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动和教育改变命运的集体记忆相互映照,让私人叙事承载了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矛盾修辞手法:“离多聚少”的婚姻却维系“半个世纪”,身体日益脆弱却精神满足。这种张力生动刻画了中国传统女性隐忍坚韧的形象特质。最后“此生足矣”的感叹,既是对个人生命的总结,也是对家国关系的诗意诠释。       诗歌的标题“等”更值得玩味。这既是等待子女归来的亲情期盼,也是等待国家富强的历史期待,最终在观看阅兵的瞬间获得了某种精神层面的实现。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片段,完成了对普通人家国情怀的升华,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交融。       这首作品的成功在于以微小见宏大,通过最平凡的老年生活场景,折射出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个人叙事与时代主题的有机统一。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7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