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1周前
从裁缝到诺奖得主!他用四季写就波兰农村史诗|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 🔹 他是谁?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波兰文学巨匠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继显克微支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波兰作家!🏆 🔹 底层逆袭的传奇 · 出身:1867年生于波兰乡村教堂琴师家庭,家境贫寒,是家里9个孩子之一-1。 · 经历:早年为谋生,曾辗转从事裁缝、铁路工、流浪艺人、修道士等多种职业-1。这些底层经历让他深刻了解社会,为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1。 · 初心:1893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1895年因《光明山朝圣》通讯在文坛崭露头角-1。 🔹 史诗般的文学成就 · 代表作《农民》: 这部四季史诗(《秋》《冬》《春》《夏》)被誉为 “土地的史诗” ,以诗意笔触描绘波兰农村生活与斗争-1。 作品被誉为“民族史诗”,成为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核心成就-1。 · 其他名作:小说《福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被誉为“波兰的左拉”-1-3。 🔹 高光时刻与人生遗憾 ✨ 1924年,因“他的民族史诗《农民》写得很出色”获诺贝尔文学奖-5。 😔 获奖时已全身瘫痪,未能亲赴颁奖礼-1。次年(1925年)病逝于华沙,享年57岁-1。 🔹 他的文字与精神 莱蒙特的作品扎根土地,以现实主义笔触融合自然诗意,书写了波兰民族的灵魂与抗争-1。 他的一生,是从苦难土壤中绽放的文学之花! #文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好书分享 #弗拉迪斯拉夫 #图书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十余1周前
从流浪汉到诺奖得主,却因背叛祖国身败名裂|克努特·汉姆生 🔹 他是谁? 克努特·汉姆生,挪威文学巨匠,现代派小说开创者。 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才华与污点并存的复杂天才。 🔹 底层逆袭的传奇 · 出身:1859年生于挪威贫苦农家,少年起便开始打工流浪。 · 历练:曾两度赴美打工,对美国文明极度失望,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 成名:1890年,小说《饥饿》横空出世,以意识流手法刻画心灵困境,一举震惊欧洲文坛! 🔹 开创时代的文学巨匠 · 代表作《大地的成长》:这部“大地史诗”被誉为“挪威版的《平凡的世界》”,为他赢得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 · 创作理念:反对现实主义,主张描写瞬息万变的潜意识,是心理学小说的先驱之一。 · 文学地位:直接影响过卡夫卡、托马斯·曼等一代大师,堪称现代文学奠基人。 🔹 人生的巨大污点 · 纳粹同情者:二战期间,公开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甚至在希特勒自杀后撰写悼文。 · 叛国者:战后被挪威政府以叛国罪逮捕,判刑并处以巨额罚款。 · 晚年: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至死未对其支持纳粹的行为表示真正悔过。 🔹 你必须知道的金句 📖 “我来到这里,在这片荒野上,带着一点点种子和一把斧头。” —— 摘自《大地的成长》 他笔下赞美土地与农耕,却在现实中选择拥护战争与强权。 他的一生,是天才与罪人的矛盾合体。 #文学 #读书 #诺贝尔奖 #好书分享 #知识前沿派对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荒野寻马:生机往复,允许一切 “在庞大失序和剧烈流变之中,存在确凿之物吗?” 🔥🔥阅读青年作家依蔓的《荒野寻马》时,深深地被这种疑问占据内心。 《荒野寻马》是一本探索心灵之旅的书籍。 明面上写寻马的相关,实际上是将自身投入到大自然当中,梳理的是人生荒野里所以持有的一种态度。 🔥🔥作者依蔓以三个篇章,从寻找、介入,到穿越,以马生感人生,写下自己人生变化巨大的一段时日的思考与探寻。 开篇写荒野寻马事件,然后引出自己来到这片荒野的缘头。 疫情期间,因为意外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节奏,不得不放下当下所有,来到北方的旷野中「疗愈」。 与当地牧民的相处中,帮着侍候马群,观察马的生活时,逐渐开解了心中的一些执着。 个人最感动的是看到关于新生的一些描述。书里记小马的孕育要经历十一个月,比人类的还要长。 🔥🔥“但所有新生,为艰难新生做的所有努力,都因生于死地免除湮灭而让人欢悦。” 一切生死于自然间,以自然的方式展现、覆灭,有一种超然的感觉。 作者在第二部分里谈及了自己的一些原生家庭的创伤,虽没有提及具体事宜,却能让人共频其所述情感。 那些迷茫、不解、愤恨、了然等等,最后都在山中、风中得到抒发,有了答案。 🔥🔥“秩序是现代的神,草原是这一切的反面。” 都市里的人在钢筋混凝土里被桎梏,田野乡村中的人也有被自然束缚。 “山最后的愿望是自由。” 人心终极渴望的也是自由,束缚自己的不是外所居,而是一些内心在意的条框,屈从的一些规则。 “荒野是允许一切的地方,允许一切在它之上落上。” 🔥🔥人穿越自然时,寻马介入观望时体会的野性与自然,也让作者有了接纳、允许一切的感知。 生机往复,允许一切。 两年的荒野穿越之旅,用心眼见证了人生的岁月,动物的纯粹,自然的宽广。 🔥🔥天地见于接纳之中,人生融于世间自然。 #荒野寻马 #依蔓 #散文随笔 #我的私人书单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7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荒野寻马》是依蔓2022—2024年间离开城市、只身前往中俄边境恩和草原、西班牙山村、蒙古查坦部落等“边地”写下的长篇非虚构记录。作品以“寻马”为线索,通过四段沉浸式旅程,把“找马”写成“找自己”。 1. 中俄边境恩和草原 她住进零下 40℃的牧民家,跟牧人骑马穿雪原,帮集体找回走失的马群。第一次发现:当生存缩到“此刻有没有草、马在不在”时,焦虑自动失效。 2. 伦敦郊外森林 做生态志愿者,弯腰拔欧洲蕨草,为一只濒危蜥蜴腾出生境。城市边缘最微小的“护生”让她看见:人不必宏大,也能参与世界的缝补。 3. 西班牙北部山村野马节 围观村民围捕野马、剪鬃、再放归。野性与驯服在同一具肉身里拉锯,她照见自己“好学生”人格——被规训的野,也是要被放归的那部分自己。 4. 蒙古查坦部落 和最后的驯鹿人赶鹿迁徙,零下 30℃睡在雪地帐篷。最脆弱的生命(驯鹿、自己)靠彼此体温熬过寒夜,她学会把“控制”换成“依偎”。 四段旅程写完,她并没有找到一匹“传说中的野马”,却拆掉了心里的“绩效牢笼”:——原来自由不是更远的目的地,而是允许自己成为一粒雪,落在哪儿,就在哪儿化成水,成为道路本身。 一路之上,她把身体交给荒野,也让荒野回照自身:辞职后的焦虑、35岁的存在恐慌、与外婆的隔代情感、躯体化的病痛……都在草原风雪、马背颠簸、炉火旁的热汤里被重新拆解、拼合。 书的主线不是“她看见了什么奇景”,而是“她如何一步步把‘好学生’的满分逻辑,换成‘草原逻辑’——先活下去,再爱,再迷路,再回家”。#荒野寻马 #好书推荐 #好书分享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89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