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欲界天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的一部分,位于六道的最上层,但仍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欲界之中。欲界天共有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天界的天人依然有欲望(尤其是食欲和淫欲),但相比人间,他们的福报更大、寿命更长、生活更为殊胜。以下是各层天的生活状态简要介绍: 1. 四天王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腰,由四大天王统领。 · 寿命:天寿约5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50年,寿命约为人间900万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身形高大,衣食自然,居住于华丽的宫殿中。 · 仍有男女之别,通过拥抱、执手等轻微接触即能满足淫欲。 · 常与阿修罗族争斗,但享乐多于苦难。 · 佛教护法神多居于此,如四大天王。 2. 忉利天(三十三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顶,由帝释天(因陀罗)统领,共三十三座天城。 · 寿命:天寿约1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100年,寿命约为人间3600万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福报更深,宫殿园林更加华丽。 · 淫欲方式较四天王天更轻微,仅需互视或微笑即可满足。 · 帝释天常率领天人聆听佛法,护持佛教。 3. 夜摩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上空的虚空之中。 · 寿命:天寿约2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200年,寿命约为人间1.44亿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终日游乐于音乐、光明与妙香之中,无日夜之分。 · 淫欲进一步淡化,仅需牵手或共语即可满足。 · 生活自由快乐,但仍有执着享乐的风险。 4. 兜率天 位置:夜摩天之上,分为内院与外院。 · 寿命:天寿约4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400年,寿命约为人间5.76亿年)。 · 生活状态: · 外院:天人以音乐、光明为乐,淫欲仅需对视即可满足。 · 内院:弥勒菩萨在此说法,是修行者向往的净土。许多高僧(如玄奘大师)发愿往生于此,聆听弥勒教诲。 · 此天是欲界中少有的与佛法紧密相关的天界。 5. 化乐天 寿命:天寿约8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800年,寿命约为人间23亿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可随心所欲变化出欲乐之物(如宫殿、音乐、饮食),自娱自乐。 · 淫欲仅需微笑或短暂凝视即可满足。 · 福报极大,但易沉迷于幻化之乐而忘失修行。 6. 他化自在天 寿命:天寿约16000天年(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8: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佛教所说的欲界天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的一部分,位于六道的最上层,但仍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欲界之中。欲界天共有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天界的天人依然有欲望(尤其是食欲和淫欲),但相比人间,他们的福报更大、寿命更长、生活更为殊胜。以下是各层天的生活状态简要介绍: 1. 四天王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腰,由四大天王统领。 · 寿命:天寿约5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50年,寿命约为人间900万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身形高大,衣食自然,居住于华丽的宫殿中。 · 仍有男女之别,通过拥抱、执手等轻微接触即能满足淫欲。 · 常与阿修罗族争斗,但享乐多于苦难。 · 佛教护法神多居于此,如四大天王。 2. 忉利天(三十三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顶,由帝释天(因陀罗)统领,共三十三座天城。 · 寿命:天寿约1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100年,寿命约为人间3600万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福报更深,宫殿园林更加华丽。 · 淫欲方式较四天王天更轻微,仅需互视或微笑即可满足。 · 帝释天常率领天人聆听佛法,护持佛教。 3. 夜摩天 位置:位于须弥山上空的虚空之中。 · 寿命:天寿约2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200年,寿命约为人间1.44亿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终日游乐于音乐、光明与妙香之中,无日夜之分。 · 淫欲进一步淡化,仅需牵手或共语即可满足。 · 生活自由快乐,但仍有执着享乐的风险。 4. 兜率天 位置:夜摩天之上,分为内院与外院。 · 寿命:天寿约4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400年,寿命约为人间5.76亿年)。 · 生活状态: · 外院:天人以音乐、光明为乐,淫欲仅需对视即可满足。 · 内院:弥勒菩萨在此说法,是修行者向往的净土。许多高僧(如玄奘大师)发愿往生于此,聆听弥勒教诲。 · 此天是欲界中少有的与佛法紧密相关的天界。 5. 化乐天 寿命:天寿约8000天年(一天相当于人间800年,寿命约为人间23亿年)。 · 生活状态: · 天人可随心所欲变化出欲乐之物(如宫殿、音乐、饮食),自娱自乐。 · 淫欲仅需微笑或短暂凝视即可满足。 · 福报极大,但易沉迷于幻化之乐而忘失修行。 6. 他化自在天 寿命:天寿约16000天年(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00:00 / 2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8
若水2周前
谁在说法? 《思益梵天经》“佛不得诸法,若有所说,皆是化佛所说” 〔注:世尊在这里明确的定义【化佛说法】。法身无说无不说,正所谓:“非法非非法”。净然法师认为:这就是典型的辩证思维逻辑中道观。若言说法〈唯识〉者,必是化身〈意识〉也。所以说【唯识】者,本身并不究竟。执着于此,必陷边见之泥潭。《金刚经》曰:说我有法可说者,是为谤佛。一句话:佛不说法。行者若能够亲证此种法理法趣者,是名:无生法忍。净然法师言“法忍无生”者是也。〕 《佛说初分说经》 曰:“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注:此处明言【缘起即是法】,所以称之为:缘起法。〕 《杂阿含经》第293经中:“见到缘起法,则即是见到如来法身。” 〔注:这里明确的定义为【如来法身】就是“缘起法”。净然法师认为:见缘起如见法,见法如见佛,即见如来法身佛。〕 再看在南传《相应部》(Samyutta Nikaya)中,佛陀明确宣告: “Yo dhammam passati, so mam passati.” 【凡见法者,即见我。】此处我,就是〔佛~法身〕之自己!也就是[如来~法身~佛]。 〔注:这句经文本身就明确指出,因为佛陀所证悟和宣说的真理就是【法~缘起法】,所以真正理解这个“法”的人,就等于见到了佛陀的〈自身〉本质。〕 净然法师认为:由此可知,凡是化身说法者,皆是化身〔业力〕在【识性虚妄】之中,方可说法。真佛〔如来〕者,本身并不说法。人类行者,亲证到了这种无法可说的境界状态者,是为无生法忍之见道境界。舍此无他觉。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经》曰:诸法虽生〈识性虚妄〉,真如不生,真如随诸法而生〈二者一如〉者,是名法身!净然法师一再强调:【法身是不二法门】,岂可“唯识无境”耶?由此可知:世亲菩萨所提倡的〈唯识无境〉观,本身并不究竟,不可高推圣境。妄立宗门。否则,必将陷入二分说法之泥潭,而不能自拔。〕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世亲菩萨立论的依据,即著名的“绳蛇之喻”,以及“恒河水之见喻”,是多么的可笑与扭曲。 一者,恒河水喻。最直接的出处:《大乘入楞伽经》 在《大乘入楞伽经·刹那品》中,佛告大慧菩萨:“譬如恒河,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所见者,不可言无。”〔注:这里世尊明确的指示:恶鬼既然不见恒河水〈唯识无境〉者,不可以声言为【有】外境之恒河。但是,其余〈有情众生〉所能够见到恒河之水者,切不可言[无]。即不可以妄言没有恒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